舊宮服裝作坊遷至大興豐臺交界
4月25日凌晨,南小街三村一棟4層小樓起火,致18死24傷。如今,距離那場大火已經整整一個月。昨日下午,積水潭醫院一名醫生表示,部分傷者已出院,但仍有4名傷者住在重癥監護室。在火災中受傷的王玉茹和兒子出院后,住在政府安排的舊宮某賓館中。
王玉茹說,妻子仍在積水潭醫院,還沒有考慮今后的打算,“先等著一家人團聚了再說。”
這一場大火,也使拆違建、清退服裝加工作坊成為熱點。檢查、勸離、罰沒等多重舉措,讓昔日喧囂熱鬧的南小街幾成空村。但記者調查發現,不少被清退的服裝作坊轉移到了大興、豐臺交界處的待拆遷村鎮,進行過渡生產。
5月24日,舊宮鎮南小街。冷清的街道,蕭條的店鋪,殘破的廣告牌。
村里所有的村民自建樓中,服裝作坊已清退一空,七成店鋪大門緊閉,停止營業。仍在經營的十多家服裝店,全部掛著“清倉甩賣”的告示。
村口干道設卡檢查
南小街三村,王志將最后幾件家具搬上貨車,載上留守的4名工人,從一座平房院落離開。
一個月前,這間院落還是一家服裝加工作坊,人聲鼎沸、機器轟鳴。
“屋子還差3個月才到期,8000元的租金,房東只答應退回2000元”,王志拿出租房合同說,他找了村委會和律師,但被告知因服裝作坊未辦營業執照,租的小院又存在違法搭建現象,該租房合同不受法律保護。
最終,王志拿著退還的4000元離去。“耽誤不起了,在這里不讓開工,可廠里還有客戶的訂單沒完成”。
幾天后,王志找到了新廠房,但其不愿透露地址。“違建中違規生產,一場大火讓我知道錯了,但要養家糊口,生意不能不做”,王志說。
為了清退工作,大興各鄉鎮公安、村干部等相關工作人員,在各村口、干道處設崗設卡。“如果被檢查到私放服裝作坊進村,相關工作人員將會受到處罰。”黃村鎮一名村干部說。
南小街多名黑車司機表示,運送縫紉機等器材有風險,價格相對要高。“最好在晚上運,如果貨被查扣了,我不負責”。司機小李說,運送縫紉機在大興受到的檢查最為嚴格,如運往南五環外,或是河北廊坊等地,則相對安全。
從圍欄偷運布料進村
與之類似,大興黃村鎮三間房村,進出村莊的兩座大門外,均設有道閘,多名公安、治安及保安人員,在此處執勤。凡有車輛進出,執勤人員都會將車攔停,檢查車廂和后備廂。“主要是查縫紉機和布料”,一名執勤人員稱。
村內外,隨處可見條幅標語———“禁止服裝作坊違法生產和縫紉機進村”。村中架設的多臺喇叭,重復播放著南小街火災信息,還有鎮政府對于拆除違建、限期清退服裝作坊的相關規定。村中大多數作坊已停產。無事可做的服裝工人,三三兩兩聚在街頭,討論檢查和清退之事。
村民馮大媽介紹,三間房村曾是大興僅次于南小街的服裝作坊聚集地。“300多戶村民中,有近200戶的自建樓房都租給了服裝作坊”。
如今,馮大媽的屋外仍貼有出租房屋的紙條。“現在只能租給住戶,不能當廠房,機器搬不進來”,馮大媽想了想,“不過可以先交定金,等檢查的風頭過來,再往里搬”。
“火災后就不斷有要求搬遷的傳言,但一直沒準信兒”,作坊主老趙說,雖然有些服裝廠已經搬走,但多數仍在觀望。
老趙說,為了不耽誤生意,村中一些作坊仍在生產。“各有各的辦法,個別(作坊)白天休息,晚上開工。布料不能從村大門運進來,就趁著深夜,走村外小路,從村子周邊的圍欄偷偷塞進來些”。
待拆遷村作坊數回潮
和這些村子的冷清不同,位于南小街二村的“人才市場”人氣旺盛,數十人圍著幾輛汽車上擺放的服裝樣品討價還價。
工廠或商家拿著服裝樣品到該處,作坊主們挑選適合自己加工的貨品,商定價格、數量、交貨時間。
“雖然廠子都被清走了,但來這里接活是個慣例,沒活做的時候還會來轉轉。”一名作坊主稱,南小街服裝作坊被清退后,多數作坊搬至周邊村鎮中繼續生產。
“想找廠房,我可以幫忙”,南小街貨車司機老鄧說,從清退開始,他已幫30多家服裝作坊完成“遷廠”。
老鄧去得較多的地方,是豐臺區趙王莊村、槐房村。這一區域距離南小街不足10公里,為待拆遷整治地區。
“村里原有大量服裝作坊,去年拆遷通知下發后,絕大多數都搬去了南小街,但這幾天很多作坊又搬了回來”,槐房村村民趙大媽說。
村內,多名房東表示,房子已于近幾日租出。至少十余家服裝作坊仍在開工,縫紉機發出的嗡嗡聲,隨處可以聽到。
“有時會有鎮里的人來檢查,檢查時就把門關上,停止生產”,一名服裝工人說。
破舊小樓中過渡生產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大興區六合莊、久敬莊等地,同樣有大量服裝作坊搬入。
六合莊村內,幾棟破舊的二層小樓,已被新搬入的服裝作坊占滿。這幾棟小樓,曾被廢品收購站租用。樓與樓之間的間隔,只夠兩人并行,屋內更是狹小擁擠。
一間小院內,數名服裝工人正在縫紉機前埋頭工作。作坊主老李的三輪車停在院外,負責運輸。
“環境是差了些,但現在廠房很難找,先臨時在這干著吧”,老李證實,小樓內的作坊都是從南小街搬來的。{page_break}
對于大興區對服裝作坊的大力清退,老李和不少作坊主都抱著觀望的態度,“這是在大興存活了十幾年的行業,涉及幾十萬人,不可能一下子全撤走”。
“先在待拆遷地區過渡一下,總會有恢復興旺的日子”,老李說,人多廠多,光靠清退不行,建議政府能選個地方,建設安全、廉價的廠房,“我愿意辦個執照,按額納稅,堂堂正正地做生意”。
而在久敬莊,數棟小樓正在施工,土路上不斷有卡車進出。
樓房周邊的街道,“廠房出租”、“公寓出租”的標牌隨處可見,幾輛小型貨車擠進街道,卸下縫紉機、布料、床、柜等物品后迅速離去。
“我管的那棟樓里每層8大7小,共15個車間,已經全部被服裝作坊租用。其他這些樓也很快就能建好使用”,房屋管理員譚雪認為,不久之后,這里會成為一個新的南小街。
專家認為清退不能治本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認為,將小作坊清退,讓外來工人離開南小街,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首先應對違法經營活動從根源上治理,可根據當地的市場需求,由政府主導建立企業,以吸引外來工人就業。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史柏年表示,南小街能有如此多的服裝加工作坊存在,是否說明當地對這些產業的確有需求,并且這些產品有市場?如果有這樣的需求和市場,政府部門可以考慮如何將這些企業由非法經營變為合法經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