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貨商自曝服裝提價內幕:進兩百元賣千元
很難想像,在大型商場里,那些標價1000元甚至以上的高價服裝,其進貨價可能200元都不到。那么,是哪些因素推高了商場里商品的價格?
日前,安徽省供貨商協會就接到一位供貨商投訴,稱商場、超市收取的進場費等幾十項費用,壓得他喘不過氣,提高商品價格是無奈之舉。而諸多商場則表示,由于運營成本飛漲,不得不向供貨商“轉嫁”。但不管怎樣,零供矛盾已推高了物價、掏空了消費者的腰包,而這種矛盾還有進一步激化的趨勢。
供貨商自曝提價內幕
“跟你說實話,我這件衣服的進價不到200元,但現在標價1000多元,其實并沒有多少利潤可賺。”日前,省城一位供貨商向記者自曝內幕。
進價200元的衣服賣1000多元,怎么還沒有多少利潤?這位供貨商向記者大倒苦水。“商場新店開業,要我們這些供應商‘贊助’,按照每份合同1000元的標準強行收取新店開業費。 ”這位供貨商反映,商品進場費目前是3~8萬元,商品條碼費每個1500元,節慶、店慶服務費每份合同每年3500元~15000元不等,DM制作費150元~600元不等,信息費每個供應商1800元,商品返利4%至10%不等……說起這些名目繁多的收費,這位供貨商頗為苦惱。
這位供貨商稱,商場到底收取了多少費用,連他自己也說不清,因為商場經常不按照雙方簽訂的合同規定,會突然冒出一個收費項目。
“商場不斷提高和增加各種收費,對于我們供貨商來說,只能選擇撤場或者提價。”這位供貨商表示,看著自己供應的衣服售價被拔得這么高,他感到很無奈。
“渠道為王”也有不少弊端
據了解,隨著一批外資零售巨頭進入中國,也帶來一套擴張模式:利用“渠道為王”的優勢,向供貨商收取通道費、占壓貨款,賺取后臺利潤,進而實現低成本的快速擴張。
安徽省供貨商協會常務副會長鄧修全告訴記者,隨著時間的推進,這樣的模式被無限復制。目前,安徽絕大多數零售企業都采用這種低成本、低風險的經營方式,依賴著自己的渠道優勢,從供貨商手中收取各種費用,賺取利潤。
安徽省供貨商協會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了一件已核實的投訴,合肥一化妝品公司去年在一家超市銷售78萬元產品,離商場規定的保底銷售任務還差32萬元,超市要求該公司購買32萬元自己的產品,或繳納3.2萬元保底銷售賠償金,才能了結去年合同,否則不轉貨款。
場地租金拖累零售商
如果分析至此,商品價格被拔高的板子都打到了零售商身上。不過,事實上,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零售商也有諸多難言之隱。
合肥一位本土連鎖超市的負責人介紹,合肥常住人口不到600萬,但是幾乎云集了所有知名商超連鎖品牌,隨著各品牌的擴張,顧客被一次一次地分流。一方面,供貨商自身會提高售價來賺錢利潤,而另一方面,商場多了,招商就更難,商場的運營成本分攤到已進駐的供貨商頭上就相對較多。
不過,省城眾多零售商則一致反映,目前各種經營成本已急速飆高,特別是場地租金的飛速增長讓大賣場的成本節節攀升,而商超屬利薄行業,需要與供應商一起分擔成本壓力。
據介紹,近兩年,合肥核心商圈的場地租金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無疑,場地租金上漲不僅拖累了零售商,還在推高物價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零供矛盾該如何化解?
安徽省供貨商協會常務副會長鄧修全介紹,目前零供矛盾有進一步激化的趨勢。按理說,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應該是“魚水關系”,現在二者似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最終演變成推高物價的毒瘤。那么,零供矛盾的化解究竟有無良方?
據介紹,早在2006年商務部就開始關注零供問題,并會同國家發改委、公安部、工商總局等部門出臺了《關于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和《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兩個規定。不過,盡管這些《辦法》對零售商的“收費”行為進行了約束,但很多零售商往往采取繞開規定的方式,變換名目收費。甚至,在有的商場,供應商去查賬,也會被收取所謂的查賬費。{page_break}
零供矛盾在全國普遍存在,而一位曾經為供應商打過官司的律師表示,現有的《辦法》不具有真正的法律效力,所以對零供矛盾的約束和緩解起到的效果并不明顯。據介紹,商超進場費導致物價跟風上漲的問題,已引起我省相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日前,政府有關部門組織專人進行調研,就解決進場費等問題拿出初步方案,征求多方意見后,將制定相關條規加強監管,零供矛盾有望在我省破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