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儲價支撐 預計春節前棉價穩定
德州是本次考察的最后一站。德州棉業協會副秘書長介紹了德州產區的總體情況,分析了紡織企業面臨的難題,并結合國外國內的供需情況,對2011年度棉花的產銷形勢作出預測。
德州市是傳統的產棉區,常年植棉面積200–300萬畝,近幾年有所下降,維持在150-160萬畝。目前德州市有棉花加工企業160家左右,其中400噸型企業80家,200型24家。截至7月底,2010年度參加公檢的企業有61家,公檢量6.72萬噸,占全省的29.6%。
德州市棉紡織業發達,目前擁有規模以上紡織企業415家,從業人員9.9萬人,其中棉紡企業247家,從業人員6.6萬人。全市紡紗能力500萬錠(其中夏津縣140多家,紡紗能力200萬錠),產能為全省的1/7、全國的1/20。全市年用棉量45萬噸左右,而2010年度棉花產量僅12萬噸左右,產不足需的矛盾更加突出,原棉需要大量從新疆等外省區及國外購進。
紡織企業面臨困難
德州市棉花協會副秘書長馬俊凱介紹說,去年是紡織企業近十年來日子最好過的一年。今年3月初以來,隨著棉價大幅下滑,棉紗價格也大幅跟跌,紡織企業經營非常困難。5-7月份當地中小型棉紡織企業中,80%左右停產、限產,其困難程度不亞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造成的影響。8月底以來,隨著棉價企穩回升,棉紗銷售有所好轉,停產企業陸續復工,但仍處在微虧狀態。部分紗廠復工后,即使提高了工資都很難招到工人,整體開工率只有60-70%。
目前紡織企業仍然存在較大的困難:
一是勞動力成本上升。德州市中小型紡織企業用工多為農民臨時工,工人月工資前年1200元、去年1500元目前1900元左右,即使漲了工資招工也很困難。
二是融資困難,資金緊張。去年以來央行連續多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銀行也“差錢”,貸款利息逐步上漲,中小紡企貸款融資越來越困難。不少企業只能從民間及其他渠道高息借貸,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生產成本。
三是人民幣升值、成本上升導致出口困難。多年來,我國紡織服裝業以低成本優勢占領國外市場,為國家賺取了大量外匯。去年以來人民幣快速升值,相當于不斷壓縮了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
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原料價格波動、貸款利率上調等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影響了紡織企業國際競爭力。我國紡織業以往勞動力成本低廉、原材料價格和環保成本偏低等優勢已不復存在,外單開始向東南亞等低成本國家轉移。
預計今后幾年內,我國紡織品出口低成本的優勢將逐步消失,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紡織業將逐步興起,我國紡織業產能將結束十幾年的快速增長期,進入穩定期,幾年后產能可能會有所下降,產品檔次有所提高,低檔次產品將被淘汰,中低檔產品將向東南亞一些低成本國家轉移。
預計春節前棉價以穩定為主
據美國農業部預測,2011年度全球棉花面積增加,產量將創紀錄的達到2677萬噸,同比增長7%。而全球的需求量大約2500萬噸左右,供應緊張將部分緩解。
據中國棉花協會監測,2011年全國植棉面積8018萬畝,同口徑比較增長4.1%。5-8月下旬,全國氣候較適宜棉花生長,雖然局部地區受災,但總體長勢良好,預計單產高于上年,總產量738萬噸,比上年增長11%。全國需求量大約1000萬噸,仍有近270萬噸消費缺口需要靠進口彌補。
中國像美國那樣國家大量補貼棉農不現實,所以,今后棉田面積很難增長,面積將維持在7000-8000萬畝,總產600-700萬噸。而總需求量將維持在1000-1100萬噸。缺口將長期存在,每年大量進口棉花將成為現實。
今年德州植棉面積160萬畝左右,比上年略增。七、八月份天氣正常,對棉花生長和吐絮十分有利,籽棉的產量和質量好于去年。但9月9-16日連續出現一周陰雨天氣,對棉花的產量和質量產生較大影響,預計棉花產量下降5-10%左右,預計畝產470-480斤。正在裂桃吐絮的棉花質量會下降。
棉價不會大幅上升下跌
今年3月份,國家出臺收儲政策,規定從今年9月份到明年3月底,當正三級皮棉價格低于19800元/噸時,國家大量收購。在棉價大起大落的時候,國家出臺收儲政策,對于整個棉花產業鏈條來說,既保護了棉農利益,也讓棉市穩定。因為有了這個政策,近期棉價不再持續下滑,基本趨于穩定。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11年全世界棉花產量增加,我國棉花產量增加,國內紡織仍經營困難,用棉量會有所下調,但缺口仍達到近300萬噸。紡織業處境艱難,不支持棉價大幅上升;收儲價19800元/噸作支撐,棉價大幅下跌也不可能。因此,預計春節前棉價以穩定為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