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中國制造”變革:強化品牌優勢
進入2011年以來,由于成本的通脹制約等一系列原因,紡織服裝行業面臨更多的挑戰。企業普遍認知,目前諸多因素正影響著企業的訂單成交量和盈利能力,只有具有較大規模、產品附加值高、技術實力強的企業,才有可能在變局中取勝,贏得更多市場份額。轉型升級成為企業尋求未來出路的主旋律。
從目前市場來看,除了加強研發主動為國際買家提供設計開發、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外,挖掘內需強化品牌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途徑。國內市場活躍的中國品牌百花爭艷,但是國內服裝企業品牌化經營較晚,從早期的杉杉、羅蒙等男裝品牌的自我籌建,到近期全行業品牌化發展的高峰,長期的委托貼牌式生產使我國部分企業喪失了品牌建設的主動性。加工服裝被認為處于全球服裝價值鏈的最低端,中國服裝品牌缺乏價值感,與國際品牌相比缺乏整體優勢。如與歐洲品牌相比,缺乏文化氣息,無法獲得從品牌文化上的尊重,因此歐洲的奢侈品牌加速登陸中國市場。同時,快時尚品牌如西班牙的ZARA、日本的優衣庫等,已向中國二、三線市場延伸,加緊布局中國市場趨勢明顯,品牌服裝內銷市場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因此,轉型升級的企業亟需在轉型期加速品牌優勢培養,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品牌服裝的設計水平,提高品牌美譽度;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流通環節的成本;三是提高品牌服裝的文化融入程度,尤其是高端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四是加強品牌對國內和國際價值鏈的控制能力,提高自有品牌在國際市場立足力;五是加強產業鏈調整,改變產業鏈的連接不暢局面。
對于“兩條腿走路”及只在國際市場發展的企業,要做的是努力提高生產水平,提高設計水準和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據悉,在美國市場,一些高端服裝廠商已經開始在美國進行生產,8月份美國服裝業雇傭人數增加了1100人。對于這些廠商來說,在美國本土生產服裝比起海外的生產效率更高,很多人通過在季末下訂單的方式來減少成本。這樣的格局,無疑將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逼到了必須轉型升級的地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