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沒有那么糟 企業面臨轉型“時間窗口”
雖然2005年以來人民幣已經升值了30%以上,但東南亞及中國周邊國家的貨幣升值更多
楊滬軍的辦公桌邊放著一張他與同事一起研究世界地圖的照片。由于他的日語出色,所以日本幾大望遠鏡品牌以及光學鏡片商都成為了他的市場萎縮,再加上2005年后中國的匯改,的確令該公司這方面的出口業務面臨嚴峻挑戰。”
情況比預想的要好。楊滬軍他們發現,雖然人民幣2005年以來已經升值了30%以上,但東南亞及中國周邊國家的貨幣升值更多。“相對來說,人民幣依然有一定的優勢。”
“諸如亞洲四小龍等東南亞國家及地區此前都是美元經濟體,但在貨幣政策上,他們越來越開始緊盯人民幣,以保持自身相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價格優勢。這個過程中貨幣的貶值與輸入性通脹成為這些經濟體面臨的嚴峻問題。”中國價值投資基金總經理徐之騫則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比如越南,今年的通脹率在17%-18%左右,雖然美國仍然是它的最大出口目的地國,但越南盾的大幅貶值導致其在面對進口大宗商品及農產品價格高漲時,更加束手無策。”
提升生產率降成本
用機器替代人力,雖然先期投入大,但長遠看還是能為企業節約不少成本
記者在上海一家光學儀器出口企業看到,他們已經開始通過提高生產線自動化率來提高生產效率,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這家企業的總經理鄭天順告訴記者:“原先我們廠有1000多人,現在通過引進先進生產設備,節省了400多人的勞動力。”鄭總表示,“工人工資成本從幾年前的800、900元,到現在的2000、3000元,增長非常快,用機器替代人力,雖然先期投入大,但長遠看還是能為企業節約不少成本。”
雖然外貿環境不好,但鄭天順表示,他們的產品依然是100%出口。“我們的廠就是給外國公司配套的,所以要說影響,人民幣問題也好,勞動力成本問題也好,都沒有上一輪的金融危機對于我們的沖擊來得大。所以我們不怕別的,就怕動蕩。”
由于大量運用自動化設備,企業的產品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除了一些傳統業務,他們還開始生產手機攝像頭等光學儀器的鏡片。“事實上這個新的業務競爭依然很激烈,但這總比企業沒有轉變來得好些。”鄭總表示,“搞實業很辛苦,很多辦法、招數都是被逼出來的,我去外國考察,其實外國搞實業的企業也是這么一步步熬過來的,他們還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呢。”
“隨著中國的崛起以及新興國家的發展,今后我們的周邊國家很可能為中國的產業做配套,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中國的生產企業配套國外產業。”徐之騫向記者表示,“在今后的5-10年間,中國的企業必須也只能堅持產業升級與企業創新才能找到出路,而這5-10年就是中國出口企業的‘時間窗口’。留給中國企業的時間事實上并不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