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服裝業競爭趨勢調查情況分析
中國消費者的認可,又能得到行業的認可。
一些有遠見的中國企業家看到了這個機會,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努力學習歐洲同行,逐漸將資金與精力的投入從工廠、土地和設備轉向人才、設計與創新。相較于上世紀90年代成名的中國成衣企業,品牌企業具有以下4個共同特點:其領導者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其團隊的文化程度較高;基本處于一線城市,沒有自己的生產能力,主要資金投入到產品開發與銷售網絡;從事女裝這種需要較高設計含量的行業;基本不做電視廣告,但營銷投入卻不少。漸漸地,他們的產品風格開始得到市場的認可,形成了穩定的忠實顧客群體,產品毛利也穩步提高,這讓他們更加有資本使用世界頂級面料、騁用國際著名設計師,在產品設計開發與品牌時尚形象方面增加投入。在這些企業中,有很多來自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韓國或日本的設計師,來自巴黎、米蘭等地的世界級著名設計師的身影也越來越多。
當我們看到這批成功將自己的品牌推向市場、并贏得較高回報的時裝企業時,千萬不要以成衣產業的標準來衡量其產品售價。中國時尚消費者需要有品位的、適合需求的、有價值的高級時裝,特別是需要有每季按國際時尚潮流規律推出的產品,并有足夠選擇余地的品牌時裝。一旦我們的時裝企業每季能提供兩三百款符合世界潮流的時裝,既符合中國人的身材特點與皮膚及發色,又能充分展示中國中產階級所需要的價值感,消費者怎能不心甘情愿地埋單呢?這就是時裝業,這就是一個可以讓消費者忘掉成本的時裝業,在這個時裝業態的價格構成中,成衣業的“物理成本”概念(面料成本與加工成本)只占很小一部分。所以,有些人自然“看不懂”這個價格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