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韓日纖維產業合作會議在成都召開
未來,品牌等方面進行密切合作,提升三國在世界時裝領域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同時,三方將在貿易自由化的愿景下,進一步就FTA事宜擬定課題,先就關稅減免、原產地規則等具體方案進行可行性、實操性深入探討。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右三)、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勇(左四)。與韓日參會代表合影留念。
11月22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華茂·成都家紡城協辦的“第二屆中韓日纖維產業合作會議”在成都召開。會議圍繞中韓日紡織業現狀與趨勢、纖維產業環境安全與應對、中韓日自由貿易協定(FTA)與纖維產業、中韓日服裝業及其他行業間合作等五大議題展開交流和溝通。{page_break}
中方代表團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率領,副會長高勇、夏令敏,顧問楊東輝等共計28人參加會議。韓、日代表團分別由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會長盧喜燦、日本纖維產業聯盟會長下村彬一率領,兩國分別有20人和38人參加了會議。會上,三國達成合作協議,并確定下一屆會議將于明年在韓國舉行。
根據協議,中韓日三國將進一步加強產業發展狀況與趨勢的情況溝通,增強相互間的了解。未來,三方將在環境保護、紡織技術、區域品牌等方面進行密切合作,提升三國在世界時裝領域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同時,三方將在貿易自由化的愿景下,進一步就FTA事宜擬定課題,先就關稅減免、原產地規則等具體方案進行可行性、實操性深入探討。
中韓日三國人口約為15億,占全球總人口的22%,GDP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18%以上,占亞洲GDP達70%。三國纖維加工總量約占全球60%,對外出口占世界出口比重約41%。世界纖維產業的中心逐漸從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轉向亞洲,亞洲現在已經從世界纖維生產基地變成世界市場,其成長潛力不可限量而頗受矚目。
三國紡織產業同時出現轉型
受世界經濟形勢影響,中國紡織工業步入平穩增長期,韓國化纖生產出現萎縮跡象,韓資逐漸從中國轉向越南、柬埔寨等東盟國家,日本纖維產業將從內需為主轉為倚重出口。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主任孫淮濱簡要回顧了加入WTO以來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概況。之后,他就2011年行業發展狀況做了介紹,1~9月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9%,行業運行整體平穩。孫淮濱指出,受歐洲危機、膨脹壓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以及北非中東政局不穩等因素的影響,行業產銷、效益增速明顯減速,未來行業發展將更多地倚重內需市場。
隨后,韓、日代表分別介紹了本國纖維產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韓國纖維產業聯合會常務理事裴升鎮說,2011年,隨著世界經濟復蘇韓國化纖生產一度出現高速增長,但下半年以來,受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影響,增長趨勢出現萎縮跡象。韓國的對外投資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據介紹,韓國的海外投資以前主要是針對服裝類,而現在更多地轉向上游紡織和印染領域。同時,韓資也正在漸漸從中國轉向越南、柬埔寨等東盟國家。到2010年,韓國在中國和東盟兩地的投資已經持平。{page_break}
日本經濟在金融危機中受到重創。據日本纖維產業聯盟常任干事伊集院介紹,雷曼沖擊發生后的三年來,日元對美元和歐元急速升值,其中對美元升值達30%,直接影響到日本紡織品出口的競爭力,產業出現空洞化。他說,受雷曼沖擊和大地震影響,今年1~6月份,日本經濟均為負增長,第三季度才轉負為正。同時,國內消費預期減弱,雖然服裝的整體消費量沒有減少,但產品單價下跌明顯。這樣一來,像優衣庫這樣的品牌開始走俏。伊集院還指出,未來日本的紡織服裝行業將會把市場重心從內需轉為外需。
中韓日共鑄環保長城
碳排放交易權制度正在韓國國會審議,有望于2015年實施;日本引入“碳足跡”標準,通過“碳足跡”標簽對產品碳排放進行可視化管理,并在制服上進行了嘗試。韓日兩國在纖維產業環境安全應對方面的舉措或許標志著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顧問楊東輝詳細敘述了中國紡織工業“十一五”期間在節能減排方面做出的成績,并表示在“十二五”期間,中國政府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將繼續加大紡織服裝行業的環保力度,繼續提高行業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管理與服務水平,大力發展節能、降耗、減排新技術,加強固體資源回收利用,并促進落后技術和設備市場化淘汰。
韓日兩國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和做法或許標志著紡織行業的發展趨勢。韓國化纖協會常委李昌郁透露碳排放交易權正在國會進行審議并有望在2015年付諸實施。同時,在環境相關認證方面,韓國將安全、保健、環境、品質等13個法定義務認證標志融合為統一的一個產品安全標志,即“韓國認證標志”(Korea Certification Mark),并已于2010年1月實施。此外,韓國還制定了“韓國環保標簽”(Korea Eco-label)和EQ(Eco Quality)標志等對包括紡織服裝在內的產品進行環保認證。
而日本政府自1970年以來相繼制定了廢棄物處理法、環境基本法以及促進循環型社會形成基本法等數十部應對公共安全的法律。依據促進形成循環型社會形成基本法,日本纖維制品推出了3R措施,即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循環利用(Recycle)。據介紹,2009年日本纖維類廢棄物(不包括產業用)的總排量為171萬噸,3R的比率由2001年的10%提升到了2009年22%,并在逐步提升。
日本纖維產業聯盟副會長小川恒弘介紹說,針對紡織工業的碳排放,日本政府引入了“碳足跡”(Carbon Foot Print)標準,并于2009年11月份開始制定CFP指南,通過貼標牌的方式對碳排放進行可視化的管理。“碳足跡”系統將從原料采購一直到廢棄或回收利用整個過程計算織物的碳排放,同時經過第三方認證之后發放CFP標志。目前,日本已經針對制服進行了“碳足跡”標簽的試驗工作。小川說,制服的材質比較簡單,“碳足跡”相對容易計算。
在發言中,三方均表達了未來將就行業可持續發展進行更密切的交流與合作。楊東輝建議,三國可以在節能環保技術、標注與檢測方法以及優化貿易投資環境等方面加強合作。小川建議,三國可以建設動態的環保信息交流平臺,積極開展民間環保合作。{page_break}
讓東亞引領全球時裝風潮
面對國際品牌的進入,中國企業要苦練內功。運動服開始取代休閑服引領韓國服裝市場,銷售新模式不斷涌現。日本將與中韓一道,致力于亞洲“時裝城市”、“時尚中樞”的打造。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表示,中韓日三國服裝業的合作基礎已經相當扎實,事實上也取得了諸多的成果。未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服裝協會將會更加積極地搭建三國業界的合作平臺。在針對日韓品牌可能沖擊中國市場的提問時,陳大鵬表示,中國服裝品牌未來會在設計和研發上加快腳步,立足于對消費群體的研究,走依靠科技發展的道路。“市場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真正有實力者的。”他說。
韓國時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金明虎在會上表示,2010年全年韓國時裝市場的增長率為14.7%,創造了新世紀最高增長率。同時,主導了2000年代的休閑服市場增長趨勢減弱,取而代之的則是運動服、皮衣類產品。在流通銷售方面,他介紹說,大型超市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百貨商店,差額還在持續增大;網上銷售和打折店的市場占有率明顯提升,百貨商店和小型專賣店的比重逐漸減少;以成人消費為中心的社區店開始復興,Select Shop、Life Style Shop成為新的商業模式。
日本服裝時尚產業協會理事長廣內武詳細闡述了未來中韓日三國服裝時裝行業合作的前景。他說,亞洲在纖維時裝產業領域是“世界工廠”,并正在向“世界市場”轉變。到2015年三國服裝其市場占有率將與歐洲、北美比肩。三國紡織纖維產業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未來可以將產生的創造能力、材料開發能力、產品生產能力合成一體,創造出世界最高水平的服裝時裝。
廣內武說,目前東京已經成為繼巴黎、米蘭、倫敦、紐約之后的第五個時尚發源地,未來日中韓應該在時裝領域進行密切合作,比如設計東京時裝周與北京、上海時裝周的合作等。“日中韓三國一衣帶水,我們應該共同致力于向世界宣傳亞洲的服裝和時尚。在不久的將來,把東京、北京、上海、首爾等城市打造成‘時裝城市’和‘時尚中樞’。”廣內武在發言中熱情洋溢地描述了未來的藍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