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聚焦:一座紡織名城的WTO歷程
10年前的12月,常州“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了中國證監會的上市審核。同月,中國正式加入WTO。
常州是中國的紡織名城。對WTO的期待非同尋常。
“那時的黑牡丹,可謂是風頭正勁。用我們老廠長的一句話形容,那就是黑牡丹織機動一天,就能開進一輛寶馬。”黑牡丹集團的總裁戈亞芳說。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黑牡丹”牛仔布就已在海外市場上“揚名立萬”,成為世界多家著名牛仔服裝品牌選用的布料。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WTO,“黑牡丹”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會,產能從入世前的年產2000萬米,用了一年便擴張到了年產4000千萬米。
走過十年,黑牡丹的年織造產能卻依然維持在了4千萬米;紡織產品的出口份額卻從當年95%降到了如今的50%;產業比重,紡織制造也從最初的百分之百降為50%。
江蘇常州這座江南小城,自古就是棉紡業的生產基地,明清時就有“境內機杼之聲遍及村落”的描述。到了上世紀80年代,常州已是中國聞名的輕紡城。據常州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曹德法介紹,那時常州上規模的紡織企業多達二千余家,許多是全國知名的國有大企業,以家庭為單位的紡織作坊更是數不勝數。
“2001年,WTO的大門向中國敞開,紡織業又被認為將是獲益最多的行業。我們更是卯足了勁準備大發展。”2002年6月,“黑牡丹”股票在A股上市,同年底,黑牡丹牛仔布的年制造能力就達到4000萬米,令業界側目。“那一年可以說是黑牡丹迄今為止,日子最好過的一年。”戈亞芳說。
來自常州商務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入世前三年,常州紡織品出口總額占到了常州整個出口額的四成。
但好景不長,2003年的“非典”如一盆冷水澆在了中國的出口企業身上,出口受阻,加上如雨后春筍般涌入紡織行業的企業間的競爭,到了2004年末,“黑牡丹”發現,紡織的毛利率只有20%至30%,比入世前降了一半。緊接著,由于資本推動,國內棉花價格不斷上漲,使得紡織企業疲于應付。
曹德法說:“那時,常州倒閉了不少家庭紡織作坊。”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黑牡丹開始涉足房地產業,紡織業在企業中的比重開始下降。戈亞芳說:“特別是近幾年,用工成本增加、人民幣升值、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讓我們根本喘不過來氣來。紡織業的毛利率如今連10%都不到。”
戈亞芳頗為無奈地開玩笑說:“除了增加就業,中國紡織企業基本上是在為世界人民義務勞動。”如今,黑牡丹紡織品內銷外銷各占50%。
常州燈芯絨的代表企業月夜燈芯絨的董事長林仲義說,月夜燈芯絨產量雖然還在增長,但主業5年來相對吃緊。為此,企業正在考察謀劃物流、文化創意、養老福利等行業的發展新路。
作為常州紡織的領軍人物,曹德法說:“入世10年,對于常州這個老牌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競爭是白熱化的,紡織企業比入世前增加了近三倍,換血率也比入世前提高了近三倍。不過在競爭中,卻加快了整個紡織產業技術的更新提檔。”
常州是一座因紡織而興起的工業城市。但看似對中國紡織業最有利的WTO,卻使這座城市開始了艱巨的轉型之路。常州商務局對外貿易處處長宗華表示,入世前的數十年中,紡織服裝產業一直是常州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入世10年,常州紡織業的出口總額翻了四倍,但在經濟總量的比重卻是日漸縮小,新型裝備制造業正在取代傳統紡織產業在城市經濟中的地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