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謀劃“雙十二”促銷 消費者需淡定
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里證明了“免費”的東西,往往讓你花費更多。
千萬不要相信“史無前例,僅此一天!”的口號。商家們不會因為一個有些牽強的“雙十二”就“榨干最后一滴血”,別忘了,不久之后,還有圣誕、元旦、春節……
朋友小余有時也會抱怨,現在的節日都被無情地商業化了,但這并不妨礙她澎湃的購物熱情,即使是在一些被“造出來”的節日。
臨近年底,除了商場超市的各種促銷,電商們更是來勢洶洶。在剛剛過去的“11·11”光棍節,網絡營銷取得空前成功。嘗到甜頭的購物網站就再接再厲,謀劃了個“雙十二”。12月12日,這個日歷上再平常不過的日子被冠以“2011年最后一次購物狂歡節”的概念后,立刻讓人熱血沸騰起來。
“我收藏了12號5折商品的大全。”“我要向公司請假一天,宅在家里狂淘一天。”……訓練有素的小余則埋頭囤貨,剛把一雙雪地靴加入自己在淘寶的購物車,就又趕忙去看羽絨服銷售榜。因為諧音,小余和很多網友一樣,索性管“雙十二”叫“要啊要啊”節,反正瘋狂購物又要開始了,管他是什么名目。
隨著物價上漲,價格敏感人群也開始由低收入者向白領蔓延,本來就有價格優勢的網購,再加上狂轟濫炸的促銷攻勢,很容易形成節日氣氛。
不過,雖然打折促銷是件很歡樂的事,但“雙十一”的經驗也說明,保持淡定仍然很重要。
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里證明了“免費”的東西,往往讓你花費更多。為了占促銷的便宜,消費者有時會得不償失,不惜投入大量時間、精力甚至金錢,沖動之下,購買許多并不需要的產品。
線下的促銷陷阱在網上也同樣存在,比如廣告詞以偏概全,“全場低價”并不意味著網站中所有商品都具有低價優勢,只是商家吸引客流的手段,打折前提價也是最常見的手段。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千萬不要相信商家們“史無前例,僅此一天!”的口號。商家們不會因為一個有些牽強的“雙十二”就“榨干最后一滴血”,因為,不久之后,還有圣誕、元旦、春節等待著他們掀起節日風暴,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節日消費的重要戰場,可以預見的是,節日網購促銷也會成為常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