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高成本時代中國服裝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
從“做嫁衣”到創品牌——透視高成本時代中國服裝企業的轉型升級之路
如果說貼牌外銷曾是中國服裝企業快速發展的捷徑,那么在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勞動力成本上漲、國際競爭激烈的今天,這條路已不那么好走。從“做嫁衣”到創品牌,依賴出口到開拓內銷,危機促使中國服裝企業加速轉型。
記者深入我國服裝產業集群地,了解危機下服裝產業面臨的問題與困境,探求企業轉型升級之路。
危機加速行業轉型升級
“熬過了金融海嘯,又遇到歐債危機,很多企業都奄奄一息。”東莞市天潤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耀林感慨道。天潤服裝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出口泳裝、內衣為主的服裝企業,受出口形勢影響,今年訂單下降20%-30%。
與天潤一樣,以發達國家為主要出口市場的沿海地區紡織業也因為外需的萎縮而感到生存壓力大于往年,對外貿易增速放緩,企業盈利空間受到擠壓。
“單是在東莞市,人力成本上漲30%,原材料超過20%,很多中小企業難負重荷。”廣東省東莞市中小企業局副局長劉錦棠說。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剔除價格因素,2011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數量同比僅增長0.5%,其中服裝出口數量同比下降0.2%。行業利潤增長持續減速,2011年1-11月增速較一季度下降27個百分點,11月當月利潤增速僅有 11.6%,較年初下降46個百分點。
“目前有一部分中低檔產品已經轉移到周邊國家,這個趨勢在未來幾年將更為明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說,從全年角度看,中國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外貿形勢。國際市場需求增長仍將疲軟,出口企業面臨的需求不足、競爭壓力和貿易摩擦也將更加突出。趨緊的外部環境將形成市場倒逼機制,帶來新一輪行業洗牌,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迫切需要我們利用外需低迷和國內經濟增長速度在回落中趨穩的契機,轉變紡織服裝企業的發展方式。”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巡視員劉俊興說。
苦練內功向“微笑曲線”高端突破
危機中,不少企業積極找尋自我救贖之路,雖然艱難,但也探索到新的發展方向。
“代加工和創品牌,兩條腿走路要穩得多。”東莞市百納威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溫小燕說。
百納威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為美國嬰幼兒服裝品牌做加工的童裝企業,2010年,抓住國內沒有較大的童裝品牌這個契機,開始創建自己的童裝品牌碩士貓。
溫小燕告訴記者,目前碩士貓在國內已有100多家門店,利潤也比過去做加工要多,過些日子,她還要準備去柬埔寨考察,擴大企業生產基地。
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依賴出口往往只能借助經濟的繁榮周期得到暫時發展,一旦經濟下行或經營環境惡化,就會被市場所淘汰,核心競爭力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增強核心競爭力,除了品牌建設之外,還體現在創新能力的提升。包括制造技術的升級、研發能力的提高等。
不甘心替別人“做嫁衣”的以純集團不久前建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并且開辟了商務、童裝等多個系列。以純集團董事長郭東林告訴記者,不斷開拓方能逆風飛揚,今年將繼續加大研發設計力度,布局終端消費市場。
“以往那種廉價競爭已不復存在。在高成本時代,企業需要在產業鏈的提升中思考如何走自己的路,抓住品牌建設和設計研發兩個制高點,形成成熟、完整的技術能力和產業體系。”劉俊興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運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紡織工業,擴大紡織產品在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應用,同時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部分優勢紡織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提高到3%以上。
提高核心競爭力仍需多方扶持
我國的服裝企業大都從做外貿起步,盡管很多企業開始打造自主品牌,開拓內銷市場,但在此過程中難度不小,急需突破瓶頸。
“現在中山的服裝企業都想做品牌,有一個階段涌現出很多品牌,但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停滯不前了。”中山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關天計說,在國外品牌涌入中國,競爭更加激烈的情況下,國內的服裝企業如何發展?
整合資源,抱團取暖,是不少企業在應對危機中的首選。“一個龍頭企業,能在整個供應鏈產業鏈上帶動成百上千家中小企業。”王天凱建議,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給國內品牌做代加工的方式,整合供應鏈,一起把本土品牌做大做強。
同時,不少專家建議出臺相關措施,完善服裝行業的配套服務。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說:“有人用飯 沒做熟,火沒了 來形容現在的服裝品牌和研發建設。很重要的一點是配套服務的缺失。比如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技術升級缺乏明確的財政補貼、自有品牌進駐商場的門檻過高等。”
他建議政府幫助企業加快品牌建設,并在棉花配額、出口退稅、減輕企業稅費等方面出臺進一步扶持政策,為企業營造良好環境,助其解決實際困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