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企熱忠運營模式 再次反思快時尚
“鏘鏘三人行”欄目中曾以《反思快時尚》為題,從環保主義的角度,探討了當下全球服裝業盛行的快時尚模式所存在的系列問題。在針對快時尚的反思中提出,快時尚和電子產品的快速淘汰現象有共同之處,兩者都是工業生產水平滿足不了消費欲望的結果。在快時尚風靡全球的今天,當西方國家開始針對快時尚模式可能導致的產業資源浪費提出質疑時,仍處在學習模仿快時尚階段的中國企業也應該看看西方是如何反思的。
不可否認,作為中國服裝企業最熱忠于學習的運營模式,有不少本土企業已經在快時尚這條路上投入了大量資源。在中國服裝行業中,美特斯邦威一度被視為中國最接近ZARA的公司,諾奇則被業界研究者譽為中國式“快時尚”的典型樣本。然而,自從本土服裝企業喊出快時尚的口號以來,隨著時間的流逝,交出的成績單卻并不理想。
就在不久前,有媒體報道在美特斯邦威的年會上,包括董事長周成建在內的公司高管輪流上臺發言,在他們的發言中,大部分人都在為應對“消化庫存”所實施的方案而進行批評、檢討,并為接下來公司應該如何解決庫存問題而表決心。更讓人憂心的是,美特斯邦威所反映出的庫存難題并非一家公司的遭遇。
眾所周知,實施快時尚模式的企業在設計、生產、流通、終端銷售等環節都以更快的速度為追求目標,崇尚并踐行“零庫存”的原則。作為快時尚模式的締造者,ZARA號稱自己的產品能夠追隨當季潮流,其新品到店速度、櫥窗陳列變換頻率更是能達到驚人的一周兩次。
從ZARA的全球追隨者的實際情況看,能與其比肩者并不多。其次,盡管快時尚崇尚零庫存原則,但這其實是一個很難企及的目標。實際上,即便是ZARA也沒法完全做到。在國內,一直有企業在喊快時尚的口號,而更多的企業是在爭先恐后地從自身的角度出發,試圖定義“中國本土快時尚”概念,以制定快時尚在中國的游戲規則,搶占概念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的制高點,而不是按照快時尚模式本身的運營特點去打造適合中國服裝業的本土快時尚模式。
反思快時尚的角度有很多,但對企業而言終究還是應該回到其本源上來。周成建說過,未來企業的較量是對產業鏈資源整合能力和產業鏈資源掌握力的一個較量,因為誰更多地占有產業鏈資源,誰就能使運轉更快速,誰就能最終獲得更多的效益。這難道不是快時尚模式的精髓所在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