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紡織產業打響轉型升級“攻堅戰”
近日,“湖南華升洞庭麻業發展產業用紡織品戰略研討會”舉辦。中國產業用紡織品協會會長李陵申,中國麻紡協會會長許吉祥,湖南省經信委高新處處長趙興舟,湖南省紡織行業辦主任劉輝、東華大學教授陳南梁、武漢紡織大學教授徐衛林等嘉賓出席,共同為洞庭麻業轉型升級進軍產業用紡織品出謀劃策。
“十二五”期間,開拓新型應用領域,發展產業用紡織品,是我國紡織工業轉型升級的一項緊迫任務,也是我國紡織工業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重要選擇。產業用紡織品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環保過濾等不可缺的基礎材料,發展空間巨大。麻纖維產品具有可再生、可生物降解等優點,在裝飾材料、土工建筑材料和交通用具,汽車內飾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這次高層論壇的主辦,為湖南紡織進軍產業用紡織品吹響了進軍號角。
與此同時,巴陵石化年初也宣布,公司新增30萬噸已內酰胺產能兩個重大項目已獲中石化批準建設。該項目采用自主研發的綠色環保核心技術,新增產能將達到年產50噸的規模,成為國內最大的已內酰胺(尼綸絲的主要原料)生產供應商,其核心技術具有國際領先水平。
洞庭麻業和巴陵石化這兩個“個案”告訴我們,湖南紡織企業正在集體發力,打響了“十二五”轉型升級的“攻堅戰”。
確立“十二五”轉型升級目標
“十二五”期間,湖南紡織行業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整體思路,堅持以高新化、特色化、綠色化、國際化為方向,以轉方式、調結構為抓手,改造和提升傳統紡織產業,大力培育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
湖南紡織轉型升級的主要目標是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重點支持苧麻特色產業和竹纖維、木纖維、產業用紡織品、高強高模聚乙烯特種纖維等新興產業,加快構建現代紡織產業體系。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年均生產總值、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20%,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三大終端產業纖維消耗比由目前的70:20:10發展到55:25:20;戰略型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15%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十一五”末降低2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印染、營地、苧麻脫膠廢水排放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實現清潔生產,綠色發展;到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1500億元,工業增加值450億元,利稅總額60億元。初步實現向創新驅動轉型,綠色低碳轉型,智能制造轉型,服務化轉型,內需主導及消費驅動轉型;同時,促進紡織工業結構的整體優化提升,實現由傳統工業化道路向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
穩步推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近年來,湖南紡織以技術改造為手段,提高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如湖南云錦集團去年投資8000萬元進行二期技術改造,在新廠裝備了國內一流的大卷裝清梳聯合機、精梳機、細絡聯長車、自動絡筒機等先進設備,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產品檔次顯著提升;湖南德晟紡織服裝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建成12條年產150萬條牛仔褲生產線投產。2011年湖南紡織立項技改項目達120余項。
淘汰落后產能,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湖南紡織大多數企業是從國有老紡織企業改制過來的民營企業,設備陳舊老化,技改任務十分艱巨。“十一五”以來,湖南已先后投入100多億元進行技改,如桃源杰新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先后投入1.5億元資金,加大技改力度,淘汰全部落后產能,實現了“鳥槍換炮”的根本轉變。
節能減排是湖南紡織轉型升級的另一項著力點,也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重中之重。根據湖南省委省政府建設“兩型社會”的總體要求,積極實施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經濟建設綠色紡織。
目前,全省苧麻脫膠企業均已實現達標排放標準。湖南省紡織辦還制定了聚乙烯醇產品能耗標準和苧麻精干麻脫膠能耗標準以及純棉精梳紗等8類產品能耗準入標準;組織13家紡織企業參與《湘江流域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實施》試點,確定了“新型上漿工藝技術”等13項行業重點推廣應用的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
去年,湖南龍源紡織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的《毛巾印花廢水深度處理與回收利用》項目通過了益陽市環保驗收,其廢水排放達到了國家一級排放標準,而且經過深度處理過的廢水有50%可以回收循環利用。該項目投資使能源能耗下降50%,每年減少污水排放54萬噸,COD減排660噸,企業每年可增收1600多萬元。
大力培育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
巴陵石化研發的“環已酮氨肟化路線已內酰胺生產成套技術”項目經專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新技術的開發,標志著我國在已內酰胺(CPL)生產領域具備了核心競爭力,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已內酰胺生產供應商。此次,巴陵石化新增30萬噸已內酰胺產能獲批,其總產能將達年產50萬噸,將大大提高已內酰胺國產自給能力。
去年以來,湖南省紡織行業辦公室對全省產業用紡織品產業進行了專題調研,確立以恩澤水溶布、金海蠅網、湖南中核無紡布、洞庭麻紡產業用紡織品為龍頭,重點發展土工格柵、高強土工布等多功能復合材料,耐高溫過濾材料、高功能蓬蓋材料和麻地膜材料、汽車用內飾黃麻、苧麻產品以及中泰特種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及其防彈防刺面料,實現柔性復合防刺防割高強面料及其防彈衣、防刺服的產業化。
此外,重點支持苧麻特色產業以及竹纖維、木纖維、功能性纖維的發展。重點推進一批新興產業發展,培養一批適應市場需求,擁有核心技術,重視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企業。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傳統優勢產業對接、互動與融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