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 看紡織”——中國經編萬里行第二站,常熟“梅李經編”
2012年5月28日上午9時,“走基層 看紡織”中國經編萬里行第二站–常熟梅李新聞發布會如期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延愷,特約副會長謝明,會長助理、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新聞中心主任、新聞發言人孫淮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經編分會會長沈順年等中紡聯領導,及江蘇常熟市、梅李鎮的相關領導和萬里行活動報道組成員 30余人共同出席了發布會,再次感受享譽海內外“梅李經編”的魅力。
經編是梅李鎮的富民產業,也是梅李鎮的特色產業。該產業在梅李起步早、發展快,迅速形成集聚效應. 目前已成為集原料(化纖、紡絲)、織造(經編、緯編)、后整理(印染)和終端產品(家紡、服裝)于一體的較為成熟的產業集群。該鎮現有各類經編企業規模以上企業65家,個體經營戶1000多家,擁有各類經編機械近3800臺套,占市場上國產經編機的70%,是我國最大的絨類產品生產基地,也是我國針織工業的第一批產值超百億集群。據統計,到2011年底,梅李鎮經編產業的產值、銷售收入、稅金分別占該鎮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和稅金的28.05%、26.96%、 17.23%,為梅李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發布會上,依據萬里行活動“四個一”的基本內容,播放了萬里行《經編之路》和《人文梅李》宣傳片,東華大學陳南梁教授受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分會的委托做了“中國經編產業分析與發展報告”。報道組成員就梅李鎮經編產業特色和近年來該產業在梅李鎮經濟發展中的情況等與中紡聯、常熟市、梅李鎮的相關領導進行了熱烈交流。孫淮濱代表活動主辦方講話說,目前,我國紡織工業正處在“十二五”的關鍵發展時期,2020年,我國要實現紡織強國的夢想,這都需要重點區域和重點產業集群自身通過積極的產業調整和升級來實現,在此背景下,舉辦萬里行活動,目的就是要通過這樣一個探索性的宣傳活動推動重點區域和重點產業集群的產業提升和調整步伐,從而實現未來5年和10年的總體目標。
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孫建在發言中指出“走基層 看紡織”中國經編萬里行活動是一種全新思維的產業調研形式,通過眾多行業、社會媒體記者的不同視角全方位的審視行業發展的優劣,挖掘梅李經編產業發展的潛力,將為梅李經編營造新的發展環境,實現該產業的新跨越提供重要參考,他代表常熟市委、市政府對萬里行一行表示熱烈歡迎,同時對該活動在梅李的開展充滿信心。
梅李鎮鎮長張寧江就近年來梅李經編產業、及部分龍頭企業的發展情況做了詳細介紹。據介紹,為梅李經編產業的提升發展,梅李鎮黨委、政府大膽提出全力打響“中國梅李 經編世界”這一區域品牌的構想,目前具體的高水平與可操作性一致的大目標已經起航。以市場為導向,通過改組聯合、資產重組等方式,促進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做大做強做優,建立更強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通過骨干企業帶動其他企業的發展,并積極吸引基地外的企業向基地聚集,促進基地企業相互配套,產品的開發從相對單一分散向產品群、產業鏈發展,充分形成專業特色和規模優勢。培育自主品牌,進一步在市場上打響梅李經編區域品牌,加快企業創名牌的步伐,對創立成為蘇州級以上名牌的企業給予重獎,提高企業創立名牌的積極性,提升梅李鎮經編特色產業的層次和檔次。
發布會現場,張延愷將“走基層 看紡織”中國經編萬里行梅李站站牌授予梅李鎮黨委副書記張寧江鎮長,楊世濱將水晶紀念碑授予梅李鎮人大主席陳俊,孫淮濱將《 建設紡織強國綱要 》贈予梅李鎮黨委委員馮利明,沈順年將萬里行里程大旗交到了萬里行第三站代表常州市潤源經編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占洪手中。
當天下午報道組集體參觀了梅李經編的代表企業常熟市群英針織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常熟市昌盛經編織造有限公司,目睹了經編產品的生產過程,通過基層工人的介紹對經編產品有了深刻的認識。“聚沙成塔”,是梅李人勤勞勇敢精神的最真實寫照。在自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等的沖擊及國內原材料價格大幅度波動、勞動力成本不斷攀高的重壓下,梅李經編直面產業發展困難,轉危為機,積極尋找新路徑,在困難中打造“梅李經編”名片的新內涵。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助理、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在與媒體交流中充分肯定了梅李經編的發展。
萬里行活動在定位“四個一”的內容中囊括了“三行合一”的意義,首先是宣傳行,宣傳經編產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宣傳經編產業的發展潛力,宣傳重點經編企業,及其發展模式和積累的經驗,宣傳經編產業集群和所在政府為經編產業的發展給予的支持;同時是服務行,對相關經編產業和企業提供相關的服務,通過萬里行活動發現、收集企業發展的存在的問題,為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和協會的決策為產業服務打下基礎;最后是合作行,與媒體合作,與地方政府合作,來完成這個萬里行活動。
據了解6月10日,“走基層 看紡織”中國經編萬里行媒體團將挺進江蘇常州市潤源經編機械有限公司,聚焦中國經編機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