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服裝“黃金十年”精彩歷程
10年前,高山邊疆之旅曾是夢。10年后,7000米海底試劍,萬里太空巡航。
如今,中國服裝已深入各行各業,覆蓋方方面面。“穿起流年衣香鬢影,保駕護航高新產業”,這似乎是對中國服裝“黃金十年”變遷最為凝煉的褒獎。
■ 十年磨一劍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指出,現在中國紡織服裝業正處于產業升級、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時期。
10年來,中國服裝恪守科學發展觀,鑄就“黃金十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間,在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下,服裝業在思想觀念、技術工藝、產品開發、管理方法、節能減排、市場開拓、渠道模式等方面不斷探索,成為歷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結構調整最明顯、技術和質量效益提升幅度最大的“黃金十年”,為實現“服裝強國”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加入世貿組織10年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對外貿易有了長足的的發展。2011年,我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1532.19億美元,同比增長18.34%。2012年1~4月份,我國累計完成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402.70億美元。
■ 出色數據的背后是什么?
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業自律性、非營利性、全國性的行業組織,以推動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為宗旨,為政府、行業、社會提供相關服務。
中國設計師協會——全國創意設計領域權威性學術社團,依托各種平臺為會員創造條件,讓會員充分發揮創意和設計才能。
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當今中國乃至亞洲地區最具規模與影響力的專業服裝貿易展會,是合作交流的紐帶,是展現發展的重要窗口。
中國國際時裝周——時裝設計師和知名品牌發布流行趨勢、展現創新設計的國際舞臺。
除行業機構與組織外,還有產業升級、區域轉移、品牌推進、模式創新、科技進步、資源整合、資本運作、國際合作……
■ 叩響國際化之門
驀然回首,中國服裝國際化10年嬗變,一個明晰的信號是,過去輸出的是“物廉價美”的產品,如今開始輸出商業經驗。
2002年,杉杉與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國際大品牌合作,開啟“多品牌、國際化”序幕。用掌門人鄭永剛的話說,“只有運作國際品牌,才能學到國際品牌的運作經驗,才有可能成為國際品牌”。
相對而言,某些品牌更直接。“我們已從日本、美國、俄羅斯等8個國家拿到商標注冊證。”江南布衣的常務副總倪國昌說。
2003年,波司登在紐約曼哈頓第七大道成立美國分公司,在當地聘請優秀設計師,同時還聘用當地熟悉市場、善于管理的專業人士負責市場拓展。2008年,兩家波司登男裝專賣店在英國開業,開中國自主男裝品牌專賣店登陸歐洲市場的先河。
2007年,在 “走出去”政策的激勵下,紅豆在柬埔寨創辦經濟合作開發區,這也是商務部批準的首批八大境外園區之一。
“您認為美特斯·邦威與ZARA、H&M相比缺什么?”聽到記者的提問,周成建脫口而出:“資源整合的熟練程度。”顯然,他已深諳此道,而且深知不能急于求成。“5年之內我們不會考慮走出國門。”他說。
從2008年起,例外、吉芬、卡賓、利郎等設計師品牌相繼登上巴黎、紐約、米蘭等國際時裝周,成為為數不多的成功范例。例外董事長毛繼鴻說:“ ‘無用’做的是服裝藝術,如果沒有品牌文化,沒有設計藝術,人家會看不起你。”自此,設計師引領的中國服裝文化開始融入國際霓裳舞臺。
從2002年起,黑牡丹、李寧、七匹狼、安踏體育、報喜鳥、中國動向、波司登、特步、美邦服飾、鴻星體育、星期六、利郎、匹克、探路者、博士蛙國際、希努爾、搜于特、森馬、步森、九牧王等品牌服裝企業先后搏擊資本市場,給業界帶來意外驚喜。
10年回顧,中國服裝成就斐然。從配額取消到后配額時代的再次設限,再到貿易自由化;從次貸危機到金融危機,再到歐債危機;從人力成本上升到原材料價格波動,再到人民幣升值,一路坎坷,中國服裝業卻依舊“山花爛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