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面臨內外銷的雙重困局
目前,中國服裝在國際市場已經占有較大的份額,大概為30%-40%,上升空間非常有限,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服裝出口將放緩。在此大環境下,很多企業選擇由出口轉為內銷,但由于沒有重新確立自身的競爭優勢與核心能力,簡單沿用外銷方法以及仿效現有行業的營銷模式,沒有營銷組織、管理、生產計劃、財務等方面的相應調整,將外銷產品簡單地投放到國內市場,使企業轉型陷入困境。
外銷不暢
中國服裝紡織行業對出口依賴度較高,大部分服裝企業的產品附加值較低,因此價格因素依然是影響出口的重要因素,因此國際經濟狀況對中國服裝行業影響較大。目前,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達32.71%,主要市場為歐美、日本等,這些市場基本飽和。
2012年上半年出口持續疲軟,1-7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下降0.21% ,再次出現負增長,7月出口下滑8%。其中,全國3.7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31467.1億元,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8.8個百分點。一方面由于棉價低位震蕩,國內外棉價剪刀差繼續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國外需求轉移及歐美國家經濟復蘇形勢不明朗,中國紡織服裝出口業面臨著長期下滑的趨勢,需求不振及需求轉移倒逼整個行業進行產業結構升級。
綜觀世界服裝制造業的發展路徑,雖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仍將占據著世界制造中心的位置,但我們必須看到中國服裝行業現狀中的致命缺陷:設計力量薄弱;面料、輔料、服飾配件產品不能適應提高服裝產品附加值的要求;內外銷服裝生產采用進口面料的比重逐年增長;出口產品檔次低,附加值不高;行業內部競爭激烈,利潤率下降;企業規模較小,對沖擊的抵御能力差;出口貿易受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印度、越南等國家的競爭;出口貿易非關稅壁壘不斷增加;國內市場面臨國外知名品牌進入的威脅。面臨諸多行業困境,突圍的方法只有加快產業轉型分享行業價值鏈中高端利潤。
內銷無力
伴隨社會消費品零售市場的持續低迷,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增速也有所回落。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1%,較6月份下滑0.6個百分點,降至今年以來最低增速。限額以上企業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1%,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近日發布消息稱,1-7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產值為25770.3億元,同比下降20.3%,持續回落。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8.4%,環比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5.7 個百分點。
全國百家大型零售企業7月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1.5%,扣除季節性因素后是今年以來的最低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9.1個百分點;零售量同比增長2.5%,環比上月下滑3.0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放緩2.1個百分點。7月份衣著類CPI 3.3%,其中服裝類CPI達到3.6%。由于原材料價格下降以及下游需求不振,7月份衣著類PPI1.9%,延續3月份以來的低位運行。
冬季應當練內功、樹品牌由于服裝行業技術難度和機械要求低,缺乏品牌,OEM為主,因此大量中小企業涌入服裝行業。大量企業生產的產品款式和花色上略有差異,但基本上同質化特征明顯,產品不存在優勢,只有依靠價格取勝,因此行業內無序競爭嚴重。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9年,淘汰機制還在加快運行。目前服裝行業大部分企業的平均利潤在3%-5%,部分小企業甚至無法保證3% 的低利潤,服裝業中的小企業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更新極快。
目前有品牌優勢、管理優勢的企業已經在行業低迷的大潮中脫穎而出。從上半年年報來看,2012年上半年七匹狼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86億元,同比增長24.47%;利潤總額3.28億元,同比增長49.16%;探路者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52.38%;利潤總額0.84億元,同比增長63.9%;九牧王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91億元,利潤總額3.9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3.58%和42.96%;報喜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16億元,利潤總額1.58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5.02%和39.15%。
服裝行業在“十二五”期間將面對著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后危機時代。服裝行業實現健康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提高科技和品牌對產業發展的推動力,在此過程中,將有大批中小企業被行業淘汰更迭。預計未來服裝行業競爭力較強的企業將是:一是平均利潤超過5%的企業,還有緩和的利潤下降空間;二是產品附加值較高有議價能力的企業,可以通過提價來轉嫁成本增加的壓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