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鞋服市場觀察促銷偏遇購物達人
據報道,電商“雙十一”瘋狂促銷的熱度漸漸褪去,24日,實體商家第一波年末迎來首個雙休日。記者調查發現,經過“雙十一”大促銷后,不少購物達人血拼時更加精明、理性,在各個商場進行“貨比三家”之后才出手購買。還有的消費者“只看不買”,將商場當試衣間,然后再到網絡購物平臺上去淘貨。
業內人士坦言,今年電商“雙十一”促銷消化了不少購買力,尤其是服飾、鞋子等貨品銷售明顯受到一定影響,“接下來淘寶還要搞‘12·12·12’,讓不少商場都捏了一把汗,預計實體商家的促銷力度還會進一步加碼應對。”
精明達人“摒牢”到商場
“專柜里快站不下腳了,太熱了”,“排隊足足用了20分鐘”……昨日下午,記者來到置地廣場,發現商場內幾乎人山人海,一層到二層的滾梯上站滿了人。在女鞋區域,試鞋凳上坐滿了試穿者,大量鞋子擺在鞋盒上,像是街頭鋪開的地攤。在二樓一些人氣較高的專柜內,由于人太多,營業員表示,“除外套大衣外,其他衣服均不可試穿”。不少人熱得直流汗,整個商場里熱得如同“穿越”到了夏天。
“周年慶、跨年促銷這類活動來買東西,肯定是最劃算的,網絡上的促銷活動看上去力度大,但新品比較少,不一定能買到自己心儀的新款,而且還可能遇到快遞慢、退貨麻煩等問題。價格方面,在置地廣場很多女鞋跟網上大型活動的折扣力度差不多的。”顧客劉女士表示,自己在雙十一期間沒有買東西,一直“摒牢”到商場周年慶來血拼。
商場比價族忙得不亦樂乎
本周末,南京路一帶的各大商場幾乎都啟動了年末首輪促銷活動,“99減50”、“100換300點”、“198減100”、“100減65”……各類滿減活動讓消費者眼花繚亂。對此,選擇貨比三家方式購物血拼的“比價族”昨天穿梭在各大商場,忙得不亦樂乎。
“以某女裝品牌為例,一件標價為688元的衣服,在新世界城是參加‘100元換300點,1.6點等于1元’的活動,相當于最低約53折,通過折算積點、向黃牛買積點等方式,實際支付的金額約在370元左右。而在置地廣場,同樣一件衣服參與的活動是‘99減50,會員卡再9折’,如果有會員卡,那么這件衣服折下來只需約350元,比新世界城便宜,但沒有會員卡,就要388元,又貴過新世界城了。”購物達人王小姐侃侃而談血拼經。
“在歲末血拼季,尤其是一些黃金飾品,各大商場的優惠就很不一樣。”消費者周女士表示,“以周大福為例,有的商場里推出了工費全免等優惠措施,而有的商場里就沒有任何活動,算下來通過優惠可以節省不少錢。”
“我今天到商場是打樣的”
除了貨比三家的“比價族”外,還有一些網購族昨日也來逛商場。“我今天到商場主要是來打樣的,準備試好了中意的鞋子、衣服后,再悄悄地抄好貨號,到網上去看看有沒有相同的款式在售。”在新世界城的某服飾專柜內,一位吳女士告訴記者。
“我在雙十一期間沒有搶到心儀的商品,現在正等待著淘寶12月12日推出的‘12·12·12’的促銷活動,今天來商場主要是為了體驗逛街的感覺,試試新款的衣服、鞋子,并沒有打算在商場里買衣服。”一位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張小姐表示。
實體與電商貨品存差異
事實上,與實體商家相比,盡管電商平臺上的商品種類較多,產品也豐富,但與實際貨品還是有區別。昨日,記者在新世界城記錄了某知名內衣品牌的四款商品,最低折扣在3.3折左右,隨即記者到天貓上進行搜索時發現,這四款商品在天貓上均未找到。“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將天貓在雙十一前夕預售的部分折扣商品貨號進行記錄,然后到商場專柜進行比價,包括品牌女鞋、流行服飾等,結果發現網上預售的所有商品在商場內幾乎都找不到,營業員在查詢貨號后發現,這些商品有的是兩年前的舊款,有的則是專供超市、網絡的貨品。”某商場人士透露,這也意味著,網上折扣活動更像是一個“虛擬工廠特賣會”。
業內人士指出,看上去實體店和網上商城很多在售的品牌是一樣的,但實際的貨品差異是很大的,例如打折的到底是當季新款還是過季舊款呢?另外,很多品牌在分配新款貨品的比例時,對實體店和網商也是有一些區別的。“很多顧客都非常重視購物體驗,以女鞋為例,同樣一雙標示為38碼的鞋子,有的偏大、有的偏小,商場里有專業的導購人員能向顧客詳細介紹,而上網購買時,只能靠自己來判斷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