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協表示國內服裝業進入調整轉型期
近日,中國服裝協會召開了媒體見面會,就當前中國服裝業運行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向媒體做了通報。服裝行業目前發展形勢較為嚴峻。具體而言有以下表現:
一是出口價增量減。據海關統計,我國服裝出口數量已連續13個月呈負增長的局面,今年1-9月,每月降幅分別為6.44%、11.40%、3.65%、5.28%、3.79%、3.60%、4.53%、4.26%和2.9%,呈下滑局面。出口金額增速也持續下降,至今年9月,累計增長幅度已降至1.35%。成本推動價格上漲,對出口數量產生較大的擠出作用,造成出口金額增幅大大低于價格增幅,但價格上漲增幅逐月收窄,已從今年1月的11.14%同比增幅下降至9月的3.04%。
二是內銷程疲軟態勢。今年1-9月,國家統計局的數字表明,全國限額以上商業企業服裝銷售金額增幅為17.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商務部重點監測的3000家零售企業銷售數據顯示,2012年9月份重點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8%,其中,服裝銷售額同比增長6.8%,比去年同期下降16.5個百分點。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百家大型零售企業監測今年1-9月服裝類銷售金額同比增長12.02%,比去年同期下降12.16個百分點。
三是企業利潤率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14328家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的增幅從年初的13%降至10%左右,低于近兩年來的平均水平。利潤率也從年初的6%下降至5.09%。目前虧損企業在規模以上企業中已達16.32%,平均虧損額同比增長了47.75%。
不過有一點值得欣喜,即行業投資信心恢復。三季度服裝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827.8億元,同比增長15.74%,較去年同期回落了24.8個百分點,連續三個季度趨于放緩。但從環比來看, 投資增速降幅逐季收窄,新開工項目增速由年初-11.78%回升至-2.85%。新開工項目略有回升意味著,隨著經濟大環境呈現筑底反彈跡象,服裝行業整體投資信心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復蘇。
對于造成行業嚴峻形勢的原因除了國際經濟大環境外,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王茁分析還有以下原因:
從出口市場方面看,首先歐盟經濟持續向下,日本經濟面臨衰退,美國經濟雖有所向好,但財政壓力隱現,國際市場總體呈現低迷狀態;
其次人工成本上漲。根據中國服裝協會調研及測算,出口加工型企業平均人工綜合成本占企業產品成本的25%左右。2012年上半年人工成本上漲15%左右,推動整體成本上漲3個百分點,加工出口低端產品的中小企業平均利潤空間為3%左右,由此出口訂單幾乎已無利潤可言。生產要素成本的綜合上漲,使我國的訂單向新興市場經濟體轉移明顯。
從國內消費市場看,整體經濟增速回落,消費者信心下降;服裝價格仍處于較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費者服裝消費支出;品牌商庫存高企,通過打折消化庫存,加之商場打折促銷頻繁,導致消費者形成打折購買的心理;終端商業成本持續上漲。
但在各種不利的產業環境下,面對行業發展的消極因素,行業企業必須積極應對,迎難而上,穩中求進,轉型升級。{page_break}
國內服裝業進入調整轉型期。中國服裝業在歷經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長之后,正進入到一個調整轉型的過渡時期。中國服裝產業正面臨從以量取勝的外延型發展向以產品質量、產品創意取勝,以經營模式創新取勝,以管理優勢取勝的重要轉變。
在復雜多變的綜合環境下,中國服裝業機遇與挑戰并存,正確認清當前形勢,找到未來發展方向非常重要。中國服裝協會結合有關產業景氣指數報告分析和判斷出明年的產業趨勢:
一是出口增長面臨較大壓力,但仍可保持低速增長。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各類風險明顯增多。展望明年,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上仍將十分嚴峻復雜,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較多,國際貿易將保持一定增長,額增量減。同時,盡管近年來國內勞動力成本、資源環境成本不斷增加,但我國服裝行業產業鏈完整、技術水平先進,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依然存在。預計明年服裝出口增速將不低于同期國際貿易增速。
二是內需對服裝增長的支撐作用更強。堅持擴大內需仍然是宏觀調控政策的重要出發點,隨著宏觀調控的不斷深入,國內經濟將保持平穩增長,城鄉居民收入仍將穩定增加,為內需增長提供了根本動力。國內貨幣政策有所放松,物價逐步平穩回落,這些效果的進一步顯現,將對國內消費增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盡管全年衣著類內需消費增速仍難回到前些年的水平,但將呈現增速逐步提升的趨勢,對服裝行業的拉動作用也將逐步增強。
三是行業運行壓力繼續增大。一是國內外棉價差對行業影響較大;二是勞動力成本、環境資源成本等要素成本將繼續上漲;三是明年信貸政策雖然或有寬松,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難以徹底解決,融資成本居高不下,資金緊張對企業的壓力依然較大;四是節能減排要求繼續提高,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將付出更大成本。
四是新優勢構建形勢緊迫。目前,國內企業技術進步速度不適應外部形勢變化的要求。內生驅動式發展模式并未成為全行業發展主流,大部分企業發展主要還是依靠數量取勝,依靠成本競爭,技術進步速度、發展模式、創新能力尚不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新優勢構建形勢緊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