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質量問題屢次敲響安全警鐘
隨著中國服裝行業的不斷發展,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為了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不少有投資眼光的商人都將目光鎖定在童裝市場。據了解,目前國內童裝市場已經達到千億規模。然而,在童裝規模數量品類增加的同時,童裝的質量也屢屢出現問題。
關于服裝質量的話題本來就很犀利,而童裝問題更是敏感尖銳。究竟怎樣才能讓童裝變得安全?
常規預警
童裝安全兩大隱患
隱患一:童裝面輔料質量問題,譬如甲醛超標、色牢度不達標等面料本身對兒童身體的傷害。
隱患二:在童裝生產過程中,因為結構造型對兒童身體的影響,以及服裝配飾等零部件等脫落和加工環節的殘留物等給兒童帶來的傷害。
媽媽們說
購買童裝要用十八般武藝
調查發現,年輕父母在給孩子買衣服時,多數是繃著一根“安全筋”,但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這方面的意識則稍顯薄弱,消費者陳女士表示,在給嬰幼兒買衣服時,首選品牌童裝,在購買時,首先要看給材質構成是否達標。消費者劉女士表示,給孩子買衣服不夸張點講“望聞問切”十八般武藝統統用得上,她表示,在買衣服時,用鼻子聞服裝的味道、用手和臉試面料對皮膚的刺激程度,另外還要檢查是否有易脫落的裝飾和零部件等。消費者田女士則表示,先看款式,再看細節,然后才是價格。她表示即使是她看好的款式,如果印染、加工等細節粗糙同樣不會消費。
價格、品牌、款式、材料、號型等這些內容通常會出現在童裝標簽里,有消費者抱怨,讓我們根本不懂服裝材質的人去看服裝的材料是否安全,工藝是否妥當其實是有技術門檻的事情,為什么不能讓通過質檢的服裝貼上明顯醒目的安全標志,這樣的話家長既可以放心購買,又不需要什么火眼金睛了。
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謝青表示,盡管近年來,童裝市場以平均24%~25%的增速增長,市場規模從5年前的不足500億,到現在已經接近1000億。然而,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童裝安全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業界普遍認為,童裝質量、童裝問題,行業內的認識等等是老大難的問題。就以占全國總產量30%以上的廣東省為例,歷年來,童裝相關指標超標屢屢出現,今年根據檢測,廣東省的童裝一直是低合格率,五年的合格率只有60%左右,甚至多次抽檢都抽出偶氮等致癌物質。 當然,童裝行業還是有很多好企業生產出合格的產品,為行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消費者今天的高度關注就是為了激濁揚清,使整個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