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附加值紡織服裝業逆境中謀出路
“內憂”——“漲”聲一片
工人基本工資上漲、原材料棉花價格上揚、融資成本高企……以往的種種成本問題,如今一下子全擺到出口紡織服裝企業面前,“漲”聲一片已成為紡織服裝行業繞不開的話題。
廣東新人類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金存告訴記者:“十年前是工人求企業,現在是企業求工人。”盡管工人工資提高了,多數企業依然會出現用工荒的情況。他表示,勞動力成本高企,使得企業不得不提高產品價格,在與東南亞等地的競爭中喪失了價格優勢。中山絲綢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簡海英也表示,越南、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依靠成本優勢迅速崛起,分流了企業不少的訂單量,尤以美國訂單最為顯著,保守估計占企業總訂單量的10%左右。
簡海英稱,不僅是用工荒,“錢荒”也是企業發展的“攔路虎”。她表示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非常困難,就算貸款成功了金額也非常小,而且時間長,程序復雜,向民間資金貸款利息又太高,企業很難承受。
“外患”——外部市場需求仍疲軟
在傳統的歐美日市場持續疲軟、新興市場購買力仍有待提高的環境下,不少外貿企業直呼“外貿越來越不好做了”。
簡海英保守估計今年第一季度企業訂單減少預計在8%—10%左右,訂單損失的原因是歐美市場疲軟。南通富美服飾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芳也說,今年歐美市場的訂單量下降了20%左右。
南通華藝服飾有限公司營銷中心總經理張愛書表示,企業訂單量同比增長10%,主要貢獻力量是國內市場,歐美日市場呈持平狀態。新興市場仍在成長中,購買力能力也不強。
壓力之下紡織企業積極求變
針對企業成本不斷走高、外需持續疲軟的雙重夾擊,紡織服裝企業開始主動求變,紛紛考慮通過內外貿并舉、產能轉移、供應鏈管理、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利潤等方式積極尋找企業發展的突破口。
該公司今年訂單量上漲主要依靠的是國內市場,未來企業將積極實現內外貿兩條腿走路,簡海英認為,東南亞國家基礎配套設施和生產效率遠不如中國,目前只能生產低質低價產品,對于生產中高端產品的企業影響不大,這也決定了中國外貿企業不能和東南亞國家拼價格,必須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方式實現中國紡織業的突破。
這也正是當前不少中國外貿企業選擇的方式。張愛書也表示,為避免陷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中,公司加大技術改革投入力度,提高產品附加值,走中高端產品路線,在生產線上也推行技術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以提高生產率,預計勞動生產率提高了15%以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