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正能量”輻射紡織行業
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2013年對“紡織之光”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走訪即將開始,今年的走訪有哪些側重點?哪些項目和個人具有不可多得的亮點?82項獲獎的教學成果又是如何從幾百所紡織高校的眾多項目中脫穎而出的?圍繞這些問題,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倪陽生在近日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教師心中的“紡織界諾貝爾”
記者:學會開展教育獎勵的目的有哪些?經過多年的實踐,在各紡織高校中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倪陽生:教育的產出是隱形的,不是今年投入多少錢明年就會有結果,然而開展紡織行業教育獎勵工作是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是科教興紡的具體體現,是一項意義深遠、影響重大的獎項。教學成果、獎教金、獎學金的評選對尊重知識、尊重教師、尊重創造,充分調動和發揮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加快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教育質量都會產生巨大影響。
在我們多年走訪的過程中,很多高校表示,在他們心中紡織之光教育教學成果獎是“中國紡織界的諾貝爾”,可想而知這項獎勵在教師和學生心中的分量。我們把紡織之光教育基金會的每一份捐助都用到實處,讓獲獎人和單位都能體會捐助者對紡織事業發展的支持與善意。
記者:今年教育獎勵走訪的重點是如何安排的?
倪陽生:教育學會把今年走訪的重點放在教學成果的宣傳上,進一步加大成果宣傳的力度,希望為紡織高校的交流提供平臺,更好的為紡織院校的教育教學研究服務,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活動。
今年將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的項目進行重點走訪,2012年教學成果一等獎項目共計12項花落10所院校,我們將走訪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揚州職業大學、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鹽城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和山東科技職業學院6所院校。
教師獎和學生獎今年的走訪將側重教師獎獲獎者,比如東華大學的陳南梁教授獲得2012年度紡織之光教師特別獎,今年將作為重點宣傳。
此外,2013年紡織之光學生獎擴大了評審范圍,從原來的8所院校擴到11所院校,新增的3所院校為清華大學、江南大學和四川大學,四川大學今年有1名學生獲得了學生特別獎,在加入行業大家庭的第一年就取得了這樣的成績,所以學生獎的走訪重點放在四川大學的學生獲獎代表。
教學成果 重在交流與借鑒
記者:今年紡織之光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走訪重點是職業教育,您認為本科院校和職業院校的區別有哪些?走訪職業院校的意義何在?
倪陽生:教育學會對于教學成果獎的走訪是一年本科教育,一年職業教育,今年我們增加了四川的幾所院校,且總體的教學成果和改革也有所加大,比如“卓越工程師”項目。
本科教育注重學科的完整性和知識的系統性,理論基礎體現的更多。而職業教育則強調校企合作,要求教師每年有一定時間在企業工作,甚至學校一半的教師都是企業的能工巧匠在兼職。因此,職業院校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2年教學成果的申報主要面向職業教育院校,因為職業教育決定著國家和地區產業競爭力,職業教育反映了產業的素質和能力,職業教育決定了產品的質量和水平。
記者:多年來,學會評選出眾多優秀的教育教學成果,這些成果如何轉化為對同類院校的借鑒和指導?
倪陽生:1999年我國的高校開始擴招,大學生從幾十萬增加到幾千萬,師生比例加大,教學質量的滑坡不言而喻。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開始鼓勵教師投身教學改革,每個學校所處的位置不同,教學對象也有差異,就業環境更不相同,各個高校都有自己的育人經驗,而學會就是要鼓勵大家把優秀的經驗總結出來與大家分享。
教學成果很難計算其轉化率,沒有硬性的衡量標準,我認為它的意義在于交流與借鑒。科學家可以按著預想的藍圖去實驗,但教育是實打實的試驗,它的每一步都可能邁得很小,但都是教育者不斷完善的結果。一個教學成果從立項到實踐再到總結完成至少要3年的時間,但只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對人才的培養一定會有益處。我們希望加大對紡織之光教育教學成果獎的宣傳,讓其借鑒意義和輻射作用惠及全行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