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體育品牌積極“自救” 紛紛向戶外領域拓展
據報道,體育用品行業高庫存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不少運動品牌專賣店專門開辟出“戶外專區”,部分服裝和鞋款上還標明了“防水”“透氣”等戶外用品的特有標記。
傳統的體育品牌如阿迪達斯、李寧、卡帕等陸續推出了戶外產品系列,體育用品向戶外產品的轉型趨勢越發明顯。通過對比可以發現,一般打上“戶外” 標簽的鞋服要比普通類似產品的價錢高出一倍,例如一雙普通的運動跑步鞋價格約為500元,但是如果是專業戶外的普通鞋款價格至少都是上千元。體育品牌專家張慶說,這樣的情況確實存在,目前戶外品牌的利潤不僅高于傳統的體育品牌,而且市場的潛力也大得多。
國內戶外用品行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品牌和資本介入。國內運動品牌在運動用品行業不景氣的背景下紛紛轉戰戶外用品市場。《中國戶外用品市場2012年度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戶外用品品牌年度品牌數量已經達到823個,同比增長近15%。競爭的激烈可想而知。與此同時,國內的戶外品牌也悄然出現高庫存的端倪。以“探路者”為例,今年一季度,國產戶外品牌探路者存貨達2.5億元,同比增長近五成。聯想到體育用品行業的高庫存之痛,現在熱火朝天的戶外品牌會不會重蹈覆轍呢?體育品牌專家張慶說,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
事實上,國內一些戶外品牌已經意識到庫存所帶來的問題,一些公司開始在產品結構上進行調整。審視庫存問題。比如探路者品牌,已在嘗試做出一些新的改變。
對于這種品牌細分化的戰略,張慶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正確的做法。無論是專業的戶外品牌,還是正在進入戶外產品領域“搶蛋糕”的體育用品品牌,摒棄大而全、做好專業化、細分化,樹立品牌文化,這是防止戶外產品行業重蹈體育用品行業覆轍的關鍵所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