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市場暗濤洶涌長絲織造企業度日如年
進入六月份,紡織面料市場淡季的跡象愈發明顯了,就連前期業務火暴的染廠也逐漸淡了下來。雖然,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呈現穩步復蘇的狀態,但是紡織企業卻面臨庫存攀升、加工成本上漲、訂單情況不樂觀、稅負壓力過大等問題,加之3月末起人民幣持續升值,對于外貿領域猶如噩夢。此諸多因素或將迫使6月紡織淡季愈發清淡。
一、坯布庫存再度攀升
此前四五月份是秋冬面料的旺季,但是由于終端服裝庫存積壓,禽流感以及外貿持續低迷等等因素的制約,秋冬面料市場延續旺季不旺,尤其的羽絨服面料的需求并未出現很大的改善,市場除了仿真絲面料呈現大面積走俏外,很難找到大量動銷的品種。而歸根結底,還是產能嚴重過剩這一弊端所致,從中國綢都網監測的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盛澤地區主要織造企業的坯布庫存再度攀升至33天,部分偏高已經在40天上下,就是仿真絲面料的庫存低價處理消息在市面上也隨處可見。庫存的攀升,一方面致使價格競爭繼續白熱化,另一方面則打壓織造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員工流動增大,動搖企業穩定發展。
二、訂單量萎縮
淡季里訂單萎縮已經成為歷年的傳統,從中國綢都網監測的面里料市場成交量來看,近一段時間來,市場成交量表現平淡無奇,局部還有下行的趨勢。5月PMI新訂單指數為51.8%,比上月略升0.1個百分點。反映制造業外貿情況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9.4%,雖比上月回升0.8個百分點,但仍位于臨界點以下,顯示市場現狀仍為擺脫嚴峻局面。
三、加工成本上升
加工成本上升,體現在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人民幣匯率上升等方面。用工成本自然不用多說,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6萬元,同比增長近12%。今年紡企里一個2班擋車工的月薪都要4000-5000,相比2010年足足又漲了一千元左右。平均工資水平增長固然可喜,但也給制造業企業帶來沉重的成本壓力。近一年來,不斷有國內外制造業企業傳出搬遷到越南、柬埔寨以及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這些地區以其低廉的人工成本成為眾多制造業企業新的代工基地。
與此同時,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包括紡絲原料、紡機設備、房租、水電等等。而與之不能匹配的是,紡織面料的價格卻呈現一年不如一年的走勢,比如雪紡坯布,相比去年價格下跌了近2元/米,直跌至虧本邊緣。由于市場供需結構失衡,面料很難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因此從這方面來看,紡織企業轉型升級,走差異化路線仍迫在眉睫。
四、稅負壓力
最讓企業難受的是稅費方面的難言之隱。多家企業私下里表示,企業一般不敢做大,一旦大了就要經常被稅務部門上門查稅,而且每次查稅的成本都要由企業承擔。所以很多紡織企業都是一家做到一定規模之后,就再設一家新廠,但這并不利于品牌的推廣和提升市場占有率。此外,很多企業也不愿意做宣傳,而采取低調行事,老客戶間的傳遞介紹成為目前最佳的自我宣傳方式,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企業發展壯大。
五、匯率噩夢
如果說原料成本的增加是紡織業低迷的基礎原因,那么人民幣的升值則是外貿企業業務難做的直接原因。人民幣中間價最近的一波快速升值,始自今年3月末4月初。至今已連續沖破6.20、6.18、6.16關口。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升值近2%。人民幣不斷升值將對出口企業的盈利空間進一步擠壓。尤其是原本就依靠薄利多銷跑市場的紡織服裝行業。一位紡織業內人士透露:“人民幣這波快速升值也始料未及,現在看來情況還不是很糟糕,但是賺的比以前少一些”。
此外,由于匯率上升頻率變快,今年以來,外貿企業基本上不敢接長期的單子,只能接兩三個月的短單子。“拿棉布出口為例,對老外的報價周期正常的是45天,現在老外已經不愿意45天一個周期的報價了,因為人民幣每天都在升值,多報一天的價格,老外就覺得虧了。”一位紡織資深人士說,“目前外貿行業中只有為特定單位進行生產的企業才能免遭影響,不過這樣的紡織企業很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