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時尚巨頭轉戰 非洲制造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隨著中國工人工資的大幅提高,中國制造的成本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工廠遷移到了越南,孟加拉等工人工資低于中國的亞洲國家。而現在,瑞典很多時尚企業比如H&M把目光對準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認為那里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而中國企業轉換角色成投資者。
在過去的六年中,中國紡織業工人的平均時薪增長了兩倍。越來越多的企業把他們的工廠都從中國搬到了孟加拉,巴基斯坦和越南。但是,隨著世界人口的劇增,對紡織業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整個亞洲的生產力無法滿足這個需求。紡織業巨頭們開始尋找新的生產基地。
現在,他們把目光對準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就是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和南非。
便宜的勞動力不是唯一吸引這些紡織巨頭的唯一原因。這個區域在過去幾年高速的經濟發展(每年GDP增長5%到10%)以及優惠的關稅政策也是吸引不僅瑞典以及來自全世界的鞋業和紡織品制造業的重要原因。
非洲在過去的幾年中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紡織品出口國,而非洲很多國家的經濟增長也讓世界震驚。斯德哥爾摩商學院教授orjan sjoberg分析說。
非洲,下一個世界工廠?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國家是埃塞俄比亞。從2006到2011年,五年間,埃塞俄比亞的紡織制品收入翻了四番。也是在這段時間,埃塞俄比亞出口到歐洲的紡織品增長了500%。
這令人刮目相看的增長背后是很多時尚和消費品巨頭在這里的投資,比如Tesco和Primark.。而之前長期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企業,轉身變為投資者來到非洲。這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中國最大制鞋公司——華堅集團。
華堅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鞋業集團,為很多世界鞋業品牌提供貨源,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Tommy Hilfiger, Guess, Clarks等。近來華堅集團投資約123億人民幣在埃塞俄比亞成立鞋業工業區。這項投資是華堅集團跟中國某國有發展基金共同投資的,預計將會在未來十年為埃塞俄比亞創造100000個新就業崗位。
隨著埃塞俄比亞的投資環境越來越成熟,特別是紡織業和制鞋業的發展,很多瑞典時尚品牌公司也把目光對準了這個位于撒哈拉以南的國家,比如H&M。 而且越來越多的瑞典大公司打算把工廠搬到埃塞俄比亞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Responsify的總裁Madeleine Rosberg對這個地區的發展充滿信心。該公司已經成功的幫助很多企業在非洲建立自己的分部。
她同時表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會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世界主要消費品的生產區。而埃塞俄比亞將成為他們中的NO.1.
非洲制造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當然,盡管非洲制造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近年來得到很大的發展,但是,這個地區仍然有很多問題。orjan sjoberg教授認為,很多紡織品制造在將工廠搬到非洲國家之前,必須問問自己,我是想真的在這個地區立足還是只是在這里縫衣服?
雖然這里的投資環境越來越成熟,但是相比較中國或者其他亞洲國家,這里的投資環境特別是基礎設施還是不是很完善,因此必須花巨資去建設一條當地的產業鏈。同時,當地產業與產業間聯系也不緊密。另外,商業環境和商業氛圍不是很濃厚,工人的整體素質和技術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隨著東非下一代中產階級的發展,消費水平以及消費能力的增長,工人知識水平以及整個區域人民水平的增長,orjan sjoberg教授認為,這個區域會得到長遠的發展,而不僅僅只是一個縫補廠。而且隨著政府的重視,資金的投入,勞動力水平提高,工廠生產力必然會出現質的增長。
該區域紡織品制造發展帶來的另外一個擔憂是一個更加國際性的問題。隨著東非和南非生產制造業的發展,對這個地區的投資將呈現幾何式爆炸式增長,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投資。很多人擔心來自中國的投資將會使將來對這個地區的投資從利用改為壓榨。
orjan sjoberg教授認為,毋庸置疑的是投資能促進發展,有利于生產力,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但是如果這樣的投資發展成帝國主義性的,那對這些地區而言就不是福利而是災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