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法律武器捍衛有效:瑞典法院叫停“華為5G限制條款” 5G頻譜拍賣推遲
11月10日,瑞典原先計劃進行的5G頻譜拍賣出現了變數。
根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11月9日,瑞典電視臺報道,斯德哥爾摩行政法院9日出臺臨時禁令,叫停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PTS)10月20日在5G頻譜拍賣中限制華為的附加條款。
行政法院稱,由于此決定給華為權益帶來影響,華為有權對該決定提出上訴。行政法院進一步指出,因目前案件結果不明朗,決定頒發臨時禁令,暫停適用頻譜拍賣決定中有關華為的部分。
10月20日,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PTS)發布5G頻譜競拍條件稱,電信運營商不能使用華為的產品。華為于11月6日對PTS的決定提出上訴,包括申請臨時禁止令。
這無疑是針對華為等中國通信設備商的又一次封殺禁令,在海外5G市場上,華為仍面臨著不小變數。根據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當天宣布的信息,參與拍賣的四家電信運營商不得在新網絡中安裝華為或中興的電信設備,如果現有網絡中含有華為或中興的5G設備,必須在2025年1月1日前移除。瑞典郵電局稱,這是瑞典武裝部隊和安全部門提出的要求,理由是“確保國家安全”。
對此,華為發起反擊,并進行起訴,再次進行法律博弈。華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來的聲明表示,瑞典華為于11月5日對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PTS)10月20日通過的行政決定提出上訴,要求斯德哥爾摩行政法院發布臨時禁令,立即停止執行此行政決定,并撤銷該決定中關于華為的限制性要求。
華為稱:“瑞典郵政和電信管理局(PTS)的行政決定違反了法定程序要求,沒有充分問詢和征求意見,沒有提供任何事實、證據和法律理由,缺乏中立、獨立和客觀性。”
同時,華為再次表示,華為是一家全球化運營的私營企業,致力于成為瑞典ICT產業的貢獻者,“在瑞典經營20年來,我們從未有過任何重大網絡安全事故。我們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對瑞典的網絡安全造成任何威脅。我們理解瑞典政府對網絡安全問題的擔憂,歡迎任何無歧視、無偏見、基于事實的網絡安全要求,明確、可驗證的技術標準和公開透明的程序。基于此,華為愿意與運營商、PTS充分合作,滿足其在5G基礎設施方面的安全要求。”
此外,華為還提到:“我們相信法院會公平、公正地審理案件,保護和尊重華為的合法權益,同時,保護和尊重瑞典ICT產業和消費者的權益。”
此前,華為已經用法律對禁令進行反擊,2019年3月,華為曾在深圳舉行發布會,宣布向美國地區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定美國《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限制美國政府機構從華為購買設備和服務的條款違憲。不過,今年2月,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區地區法院對華為的訴求未予支持,允許美國政府按原計劃不再采購指定的華為產品和服務。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9日斯德哥爾摩行政法院宣布的是臨時禁止令,但仍未就華為的實質陳述作出判決。
與此同時,瑞典郵政電信管理局9日發布公告,原本在10日進行的頻譜拍賣將推遲,將分析行政法院的裁決,審查盡快可以進行拍賣的可能性。
這其中還存在著諸多變數,在美國禁令影響之下,歐洲市場能否在商言商,仍存在著考驗。
從產業鏈公司而言,多家瑞典電信公司在其4G和5G網絡中與華為有合作,如果不使用華為設備,將可能帶來巨大的額外成本,并造成5G部署大幅延遲。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瑞典不撤銷針對華為和中興的5G禁令,總部位于瑞典的愛立信也有可能失去中國市場。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給愛立信貢獻了約10%的收入。愛立信CEO鮑毅康(B?rje Ekholm)在財報會議上稱,愛立信中國業務是否會受限,目前仍是猜測,地緣政治的問題應由政府自行決定,愛立信希望,可以繼續與華為等廠商合作和競爭。對于瑞典政府限制中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中國政府已表示強烈不滿。10月21日,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國市場對包括瑞典在內的歐洲企業保持開放,瑞方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以國家安全為借口,無端抹黑中國公司,公然打壓中國電信企業,將正常的經濟合作政治化,這一做法有悖于瑞典奉行的自由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市場經濟原則,也違反了國際經貿投資規則。“瑞方應秉持客觀公正態度,糾正錯誤決定,避免給中瑞經貿合作和瑞方企業在華經營帶來消極的影響。”趙立堅表示。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年中國和歐洲設備商占據全球5G基站85%的市占,瑞典愛立信(Ericsson)、中國華為(Huawei)、芬蘭諾基亞(Nokia)為三大供應商。然而,華為受到中美貿易戰與美方祭出的華為禁令影響,迫使其無法取得美國射頻前端元件大廠供應的關鍵零部件,進而影響其基站外銷受限,因此推估今年華為基站設備布建將以中國市場為主,預計華為2020年全球基站市場占比為28.5%,其次為愛立信,占比26.5%。
![關注微信獲取最新資訊](http://static.sjfzxm.com/images/blank.jpg)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