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經濟危機 奢侈品上演高稅收下大逃亡
意大利奢侈品牌Dolce&Gabbana的創始人及設計師DomenicoDolce與StefanoGabbana,因在2004年逃稅數億歐元,被法庭判處兩人20個月的監禁,并處巨額罰金。
繼續來看熱鬧:米蘭市議員FrancoD‘Alfonso公開指責這兩位設計師是“逃稅者”,給意大利樹立了壞榜樣,號召整個米蘭“不要給他們空間”。品牌可不樂意這種指責,從7月19日連續三天關閉在米蘭的旗艦店、咖啡廳、餐館等所有店鋪,同時在店門口貼出告示“為了表示憤慨暫停營業”,接受媒體采訪時Gabbana說:“我們不想像一個賊一樣屈服于判決,因為我們本身就不是。所以,我們怎么能接受被世人看成逃稅者呢?”設計師說如果最終結果不能改變,不排除選擇結束品牌。
這事鬧得太大,時間再往前一點,在米蘭男裝周期間,Dolce&Gabbana2014春夏男裝發布會現場,當模特走秀結束、設計師準備謝幕時,突然有個男人跑上T臺,脫光衣服,只穿一雙紅跑鞋,開始裸奔,被警衛驅逐時卻擺了個POSE,據說這秀場裸奔與逃稅案有關系。
如何逃稅
意大利的稅收是非常嚴苛的,稅警有無數妙招,并且大多數的購物都是通過信用卡結算,不允許大面積現金結算,這些奢侈品牌又是如何進行逃稅的呢?
Dolce和Gabbana的做法是,把品牌的標志和副線品牌D&G出售給盧森堡一家控股公司。法院認為,這樁交易的目的是逃避在意大利支付高額稅款。是多少錢呢?法院說是價值10億歐元的特許權使用費所產生的高額稅負——約4億歐元。今年3月31日,米蘭法院就判處Dolce和Gabbana個人繳納稅務罰款3.434億歐元——罪名是當年以3.6億歐元轉讓商標權的價值被嚴重低估,僅為市價的三分之一。Gabbana在twitter上寫道:“被控不實罪名不是件美妙的事,但也無所謂,反正我們最后都會化為一捧黃土。”到了6月19日,法庭裁決同時免除了3月31日關于“轉讓價低估”的指控。到了7月,又翻云覆雨了。
Dolce&Gabbana并不是孤例,同在7月,前Valentino主席MatteoMarzotto也被指控逃稅漏稅,金額為7100萬歐元。被指控的還有他的妹妹等三人,年底或者明年年初他們將被審訊。原因是2007年該家族以7.82億歐元的價錢出售了華倫天奴時尚集團(ValentinoFashionGroup)29.9%的股份,通過盧森堡的一家名為InternationalCapitalGrowth的公司進行運作,從而讓Marzotto家族逃避意大利的高稅收政策。
就算有LVM集團這株大樹,Bulgari的處境也不太妙,今年3月14日,意大利稅警作為一次避稅調查的一部分,扣押Bulgari集團創始人家族兩兄弟價值超過4600萬歐元的資產:包括位于羅馬ViadeiCondotti的兩處房產以及Bulgari高層人員能夠享受的人生保險和其他公司價值近6000萬美元的資產。意大利稅收部門的說法是,Bulgari2006年以來逃稅40億美元,公司在荷蘭、愛爾蘭等地注冊公司,以逃脫意大利稅款。
意大利的奢侈品牌,通過將股份賣給國外公司或在國外開設公司,以達到逃稅的目的——如果我們相信意大利稅收部門的說法,情況似乎是這樣。
唯一的問題是:為何就不能賣掉品牌或開設境外的公司呢?
高稅收下的大逃亡
其實早在2011年4月,法庭就已經宣布Dolce和Gabbana無罪釋放,但是到了2012年2月份,意大利高級法庭翻案,要重審,理由是:Dolce&Gabbana的多項生意涉及逃稅行為,到了年底又重審。這些年來,對此案的審理,顯出某種小孩子過家家似的隨意性與夸張性。
為什么?
這一切與意大利的經濟危機、高稅收有關系。
2012年關于政府財政的報告中,意大利審計署承認意大利稅收負擔一直在加重,但因為政府所面臨的經濟壓力:歐盟要求的財政赤字目標,社會公共項目的固定支出,深陷經濟衰退而不斷惡化的就業情況和消費狀況等。在這種困境中,要減少稅收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歐盟統計局曾發布數據稱,2011年意大利稅收負擔沉重,意大利人上繳的稅款占收入的比重高達42.3%,僅次于比利時(42.8%),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高居第二位。2012年意大利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127%,較2011年大幅上升了6.2個百分點。在歐洲只有希臘的公共債務超過意大利,2012年希臘的公共債務率高達156.9%。同期,意大利的稅收負擔已超過芬蘭,排名歐元區第四位,稅收負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44%,較2011年增加了1.8個百分點,而意大利納稅人所承擔的稅收壓力在歐盟排名為第六位。但反諷在于,意大利并非高福利國家。
在負債率攀升的情況下,意大利的高稅收似乎并沒有取得藥到病除的效果,最妙的也不過是小范圍的“持平”。意大利經濟部長薩卡曼尼最近聲稱:6月和7月的稅收顯示,收益稍有所改善。這位部長表示,意大利必須保持預算紀律以維持低融資成本,并支持經濟復蘇。值得樂觀的是,2013年上半年的意大利稅收情況與實現年內預算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為2.9%“相一致”。這就是意大利不顧一切地收稅的“成果”。
在高稅收的壓力之下,意大利的企業開始了大逃亡,除了以上這些奢侈品牌的逃稅之外,工業也坐不住了,作為意大利工業巨頭的菲亞特工業公司(FiatIndustrial),就擬將納稅處所地由意大利遷移至英國。它在完成對美國農業和建筑機械企業CNH公司剩余12%股權的收購后,打算把新公司設在荷蘭,讓納稅處所遷移至英國。英國的企業所得稅一直在下調,2015年還將進一步下降至20%。從去年起英國放松了外國企業稅收條例,目的是讓外國企業將總部設在英國。
就算普通人,在意大利的日子也不好過。比如,一輛31.6萬歐元的蘭博基尼每年要繳稅8400歐元,豪車車主紛紛低價變賣自己的座駕,以免成為稅警打擊的對象,于是,豪車出口年內增加了兩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