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百貨業轉型需引入技術基因
當前國內一二線城市個性化、多樣化、高端化、服務性的消費習慣正在形成,同時三四線城市消費升級正在加速。面對多層次、區域特征化的消費者特性,國內百貨業需要做出相應的轉變以應對市場環境的變化。
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實現百貨業的轉型?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荊林波認為,購物只是消費者去商場的一個動因,而休閑娛樂和體驗消費等因素逐步在提升,因此,傳統的百貨企業有必要擴大自己經營的內涵,增加影院、游樂、餐飲等休閑設施,形成百貨綜合體。
但現實情況是,百貨單店規模并不足以形成購物中心,以目前百貨業的單店面積為例,一般單店面在1萬~3萬平方米之間,按照商務部規定,3萬平方米面積是標準區間,4萬~5萬平方米的店面數量很少,這也成為其制約規模擴張改造的一個難題,據悉,萬達百貨目前的單店規模也多在3萬平方米以下,屬于中小型店面。
在他看來,對于大多數的百貨店而言,基本的建筑格局已定,要對其做空間改造、增加排污、另布輸電線路,極其困難。尤其是那些老百貨公司大都坐落于中心地段,缺乏拓展空間,改造只是緩解之計,無法從根本上重塑自己的業態影響力。
在此背景下,百貨企業必須脫胎換骨,全面流程再造,全渠道零售成為必然選擇之一。歐美百貨業從以零售商為中心的單渠道、跨渠道、多渠道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渠道進化,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的、全面覆蓋的購物。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 Retail Insights最近的研究結果,全渠道消費者是標準的黃金消費者。相對于單渠道消費者,多渠道消費者平均要多消費15%~30%。而相比于多渠道消費者,全渠道消費者平均要多消費20%。更為重要的是,全渠道消費者的顧客忠誠度要遠遠高于前兩者,還會通過社交媒體和在線活動影響更多的顧客。
荊林波表示,對于百貨業來說,全渠道的一體化不是簡單的拼接,而是考慮了多種渠道的適用性和互補性,甚至可創造更好的整合效益,它強調5個C:以客戶為中心( Customer Centric)、云平臺(Cloud SaaS)、與客戶、經銷商的協作 (Collaboration)、增進溝通(Communication)和協同社區(Community),百貨業只有引入技術轉型基因,增強創新能力,才能實現盈利模式轉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