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針對近期各地出臺的新年度籽棉收購報價
一方面是農戶積棉在手,觀市盼價;一方面是企業欲收還休,猶豫徘徊。面對內地棉花產銷市場的如此現狀,信息員分別與江蘇幾家棉花收購企業老總和業內人士進行了溝通訪談,得到的描述是多數企業正打算動手收棉,而在鄉間已有私商棉販走村串戶叫收籽棉,開價為統貨價每市斤4.10-4.15元,但實際成交的批次不多,多數持棉農戶若非緊缺錢花,還是舍不得脫手,意欲“再等等看”。
大豐市一400型棉企并擁有6萬紡錠的某老總認為,近期各地參與收購的企業不是很多,收到的籽棉也很有限。本地同鄉近鄰大多數也是先收下未結算。至于價格,因為種植地域、品質色澤、衣水雜重不同而有高有低。往年間江蘇棉企因為本地棉花固有的色澤較好,所以關心較多的是籽棉的衣分率如何,而江蘇棉花在某些地區的衣分優勢是不及安微、河南一帶的,所以在棉花早、晚期衣分率表現不盡穩定的時候,企業表現得有些猶豫。在今年,棉花的總量依然不會有太多增加,面積實質上的減少是明擺的,縱然單產再高,沒有面積支撐還是空談。所以,主產區棉企失去了當年熱情投入棉花購銷市場的積極性。據這位老總透露,國家9月10日啟動收儲,據說有關方面9月12日在山東德州召開相關會議,因而,有些參儲企業希望在會上能夠了解一些指導性信息,會后投入收購似乎心里坦然些。
另一位200型企業老總正忙著帶領伙計們整理工具準備收棉加工。據他說本地只有個別小棉企開秤,所收籽棉不足10萬斤,價格4.15元上下,由于對市場走向缺乏信心,也不太敢于放量收購。他認為,今年的收購量不會比上年多,因為到鄉下走走,棉花真的不再象過去那樣滿眼都是。至于現在有許多棉販在下面叫喊收購,他認為也非壞事,由他們去打打前站,畢竟讓市場先動起來,農戶對于價格的認可與接受是個什么態度能有個分析了解。再說,棉販們收到的籽棉最終還是要交到棉企來。
針對近期各地出臺的新年度籽棉收購報價,主產區一些資深業內人士認為這樣的價位尚顯保守,相應偏低。首先,國儲棉價位今年比去年高,這就注定400棉企今年的籽棉報價不應低于去年,事實上現在這個價位并不比去年同期高,去年江蘇主產區新棉期初報價打到4.20-4.30元,農戶當初也是徘徊的。其次,目前市場上的棉花交易價格是在收儲風向標下的運作,328級皮棉報價19000元左右,比早前略低了一、二百元一噸,但這對于行將上市的新棉價格會產生什么影響,目前還不好判定,但用棉企業會更看重新棉品質色相,若報價是在收儲價這個大范疇內,紡織企業會更看重新棉,就目前收購價折成的皮棉價位看,大多在18200-19200元之間生成,此價對于眼下應說銷售不成問題。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棉籽棉副價位問題。大多數人士對于目前棉籽報價、副產品價格走勢難以判定會維持多久。企業以贏利為目的,農民對現價和種植比較效益更看重。企業虧了傷自療,農民虧了不再種,棉花產銷市場就是如此的現實。如何科學研制一個各方都能接受并總有益處的棉業發展戰略當然很難,但不能因為難而放棄或拖疾成疴。有一點是很清楚明白的,這便是絕大多數內陸主產區的植棉面積己調減至鼎盛期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而且降速不減,下滑依然。當中國近百年的棉花生產都被驅趕進遙遠的新疆,中國棉花產銷安排的處境會比如今更難,因為,那樣等于大大小小的民族紡織工業把設計中的原料倉庫從身邊移到了天邊新疆乃至國外,一個泱泱大國利靠如此辦法解決涉及國計民生、軍工、國防的用棉問題決非上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