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吉重組完成控股權花落“山東如意”
2012年底,莊吉因陷入債務危機瀕臨倒閉并涉及300億元擔保圈,險些引發溫州第二輪民營企業危機,此次并購或將幫助該品牌走得更遠。
市場不解的是,雙方新成立公司的注冊資本只有區區100萬元。在國內服裝銷售規模擴大,增速卻有所放緩的背景下,這起并購能帶來怎樣的市場效果,還有待觀察。
濟南來的新東家
當地媒體報道稱,莊吉集團近日已和山東如意集團共同出資成立溫州莊吉服飾有限公司。據溫州當地媒體援引溫州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的消息稱,此舉是在商會積極牽頭下促成的,是溫州服裝品牌整合重組的重要舉措,以幫助莊吉走出危機。
記者從溫州工商部門獲悉,8月30日成立的溫州莊吉服飾有限公司,兩個股東為濟寧如意投資有限公司和莊吉集團有限公司,出資占比分別為51%和49%,法定代表人為邱亞夫。邱亞夫為山東如意集團董事長、總裁,也是山東如意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長。
記者致電山東如意董秘辦,對方人員表示,濟寧如意投資有限公司為其大股東的三股東。然而,記者通過山東工商及濟南工商官網企業登記狀況查詢,均未查詢到這家公司的注冊信息。
8月16日至今,山東如意已相繼發布了四次有關重大資產重組的進展公告并停牌,并于8月23日董事會會議上通過了《關于同意公司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議案》,本次停牌是否與莊吉集團的合作有關,還不得而知。記者試圖聯系山東如意董秘蘇曉,但截至發稿時,未獲明確答復。
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山東如意營業總收入2.76億元,同比增長-33.60%;實現凈利潤190.90萬元,同比增長-75.60%,而毛利率為20.21%,同比增長39.84%。
對于這起重組,9月6日,莊吉集團總裁吳邦東在電話中并未向記者否認。他此前向溫州當地媒體透露,經過此次服裝板塊的整合重組,對莊吉品牌是一次“救贖”,新成立的服飾公司將繼續沿用莊吉品牌。目前仍有很多細節需要與山東如意方面繼續協商溝通。
船業令莊吉雪上加霜
成立于1996年的莊吉集團曾榮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其品牌亦曾入選“中國服裝十大影響力品牌”,服裝資產可謂莊吉的“主心骨”。但在2012年底,這塊業務遭遇了生死困境。
在服裝業利潤日益削薄的情況下,莊吉集團先后涉足船舶、礦業、房地產等領域。2011年,集團產值一度近30億元。
但正是船業投資,成為蠶食利潤、壓垮莊吉集團的最后一根稻草。
莊吉船業始建于2004年,注冊資金3億元,總投資12.72億元,總負債10億元,最輝煌的時候,莊吉船業曾創造了溫州造船史上最大噸位的船舶—兩艘8.2萬噸散貨船的訂單落戶莊吉。然而,第二艘船還未完工時,危機就悄然襲來。2008年的金融危機,令國際航運、造船業全面虧損,莊吉船業受船東棄船的影響,陡然降至冰點。
禍不單行的是,公開信息顯示,2012年10月,莊吉集團因一筆2000萬元貸款到期不續貸,被銀行列為關注類企業,債務危機自此開始發酵。當年11月和12月,有7家銀行要抽貸3500萬元,11月16日,融資銀行以退款保函向莊吉船業索賠3.36億元,這令面臨銀行抽貸危機的莊吉集團雪上加霜、命懸一線。
更為嚴重的是,在溫州民營企業界內,互保極為流行,但這種互保又放大了信用危險。莊吉集團也不例外,圍繞在莊吉集團的企業互保周圍盤根錯節、環環相扣,莊吉集團的破產危機從而又向“圈”內企業擴散,這些企業共涉銀行貸款300多億元,引發了溫州當地第二輪民營企業危機。
船東棄船、銀行抽貸、互保企業信任危機,三者疊加將集團推向困境。去年12月初,甚至有網絡傳言莊吉集團倒閉,在進行資產清算。后來,該集團創始人鄭元忠公開表示,“不跳樓,不跑路,大不了欠錢慢慢還。”并與溫州市政府各職能部門積極接洽,商討渡過難關的解決方案。
收購方注冊資本僅100萬
知情人士向記者稱,莊吉集團將分為幾塊,然后各自重組,今后集團也將解散,目前已注銷了一大批子公司。“現在莊吉就剩服裝與造船,其他產業都收攏了,房產已經收攏了,沒有新開發,造船已經開工了,把那艘沒造完的船造完,替中國銀行造完,船已經抵押給銀行了。”此番言語,一片蕭條景象撲面而來。
莊吉集團在業內的“王牌”還是其服裝產業。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服裝資產的重組,現在還在協商階段。至于接盤方,業內設想,溫州乃至浙江省內,規模服裝企業眾多,包括雅戈爾(600177,SH)、杉杉股份(600884,SH)等,以及生產基地和莊吉同處溫州平陽縣的喬治白(002687,SZ)。
令市場大出意外的是,收購方并非來自服裝云集的浙江,而是遙遠的山東。浙江省內一上市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如果莊吉集團市場潛力巨大,包括其公司及浙江省內的服裝公司肯定會收購。該負責人稱,雖然莊吉集團服裝知名度大,但目前在其業務結構中,主要是幫其他品牌做代加工,這樣帶來的回報并不明顯。
對于這種說法,記者從濟寧如意投資有限公司以及莊吉集團未獲得進一步回應。但耐人尋味的是,對于這起足以引起業內關注的并購案,工商部門的注冊資料卻顯示,收購方的注冊資本只有區區100萬元。
服裝行業的景氣度或許也影響了相關企業的接盤意愿。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總額6174億元,同比增長11.9%。相較于去年同期17%的增速,回落了5.1個百分點;而中國服裝協會近日發布的報告表明,今年上半年,國內服裝銷售平穩增長,但受整體經濟形勢影響,行業銷售增速放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