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絲綢之路”上的追夢人樹立中國高端絲綢品牌
治企之道 首在人心
1999年,我在蘇南吳江經營一家鑄造廠,企業進入了上海柴油機廠“優質供應商”行列,成為業內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就在此時,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誘惑”放在我的面前,長江北岸的江蘇如東國營繅絲廠破產,當地政府為了盤活資產,挽救數百名員工的就業,向蘇南眾多企業發出英雄帖,希望能出手相救。
從鑄造到絲綢,面臨著從“最堅硬的鋼鐵”到“最柔軟的絲綢”的轉型。這樣大幅度轉型,身邊的親朋好友紛紛勸阻,讓我不要“頭腦發熱”,不能讓如東成為自己創業生涯的“滑鐵盧”。面對親友們善意的提醒,我深知,進駐如東繅絲廠,是自己的背水一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經過一番考察后,我發現如東繅絲廠雖然經營困難,但是企業擁有大批技術熟練、對企業充滿感情的技術工人,這堅定了我跨江北上二次創業的決心。
如何能讓這家背負太多人期許的企業重獲生機?多年的企業管理經驗告訴我,治企之道,首在人心。初到企業,我首先打破原有集體企業大鍋飯的管理模式,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體系。為了留住技術骨干,我數次登門,用真誠打動多名離職技術人員“鳳還巢”,讓企業繅絲生產重新走上軌道。
當初企業的主導產品是繅絲,這是絲綢家紡企業的原料產品,市場話語權少,同時沒有鮮繭收購資質,企業發展兩頭受制于人。為了突破發展瓶頸,我投入重金收購了30個鮮繭收購站,同時由企業數名高級工程師組成專家組,定期深入養殖戶家中,指導蠶繭養殖,提高企業的鮮繭品質。蘇通在穩定提高主導產品繅絲生產的同時,不斷延伸企業產業鏈,通過引聘高端絲綢服裝設計人才,由單一的繅絲生產,發展成為栽桑養蠶、蠶繭收烘、繅絲、絹紡、織綢、服飾一體化的產業鏈,蘇通也從昔日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發展成為國內絲綢家紡產業主力軍。
開發新品 建立營銷中心
入主蘇通以來,我的心里一直有個夢想:讓蘇通的絲綢產品能夠走進全球市場,為中國絲綢家紡產業探索出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我帶領企業研發團隊,成功開發出真絲家紡、真絲服飾等六大系列數百個規格、品種的產品。
產品開發出來,首先面臨的就是銷售問題,賣出去才是硬道理。企業選調一批精兵強將成立營銷中心,確立起“以南通為大本營、江蘇為根據地,立足華東、輻射全國”的內銷市場網絡,蘇通因地制宜地根據各地市場量身定制營銷策略,并把高端絲綢服裝展作為進軍國際市場的前沿陣地,連續多年參加廣交會、法國巴黎國際時裝展、2011日本大阪國際服裝展等,使繭絲綢產品先后進入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了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優勢,蘇通與蘇州大學共建碩士生工作站以及企業技術中心,并聘請國內外專家擔任企業高級顧問,為企業產品研發做技術指導。3年來,中心共完成30余項技術創新項目,多項產品入選國家重點新產品發展計劃和江蘇省科技攻關項目。
樹立中國高端絲綢品牌
一次歐美之行,讓我感覺到中國的絲綢產業雖然數量龐大,歷史悠久,但卻占領不了高端市場份額,眾多全球絲綢馳名品牌中沒有一個是中國的,這是整個中國絲綢產業的硬傷,也是我們無法言說的隱痛。今天的蘇通進入發展佳境,但企業沒有自己的品牌特色。我感覺蘇通的經營收入中,繅絲份額過大,企業在為別人做嫁衣,為別的品牌出苦力,這種模式導致企業沒有市場話語權。
2009年以后,我帶領團隊進行相關資源的準備后,開啟了國際化征程,著力培育“蘇通”、“銀蘭”、“國色蘇通”等主導品牌。企業先后投入重金建成行業領先的自動化生產線,聘請國內多名權威設計師,緊跟國際絲綢服裝流行趨勢,貼近國外市場消費需求,成功開發出各季床上用品、男裝、女裝等數百個極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
企業發展如同逆水行舟。面向未來,蘇通將以世界一流的絲綢服裝企業為參照系,加大管理創新力度,提速資本運作步伐,把企業建設成為市場競爭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經濟效益好的優秀民營企業,讓蘇通成長為世界一流的絲綢服裝品牌。
有夢最美。我和我的團隊仍然執著、堅韌、自信地跋涉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我們探索的新絲綢之路在不斷延伸,夢想在不斷延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