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幾個時裝周?
時裝產業涵蓋設計造型、音樂美術、影視攝影、制造營銷、出版傳播、消費服務等方面,這也使得時裝周能夠觸及到各個時尚產業價值鏈。對此,舉辦時裝周儼然已成為當下商業運作的一種全新時尚經濟形態。
在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創辦的中國國際時裝周最具代表性。一大批服裝設計師通過這個平臺從“裁縫”變成了時尚的締造者,時裝設計創意、流行文化和時尚生活方式,也通過中國國際時裝周對外傳播,影響著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和世界時裝消費的風尚。
與此同時,欲將國家經濟之都打造成創意產業中心的上海市政府,也舉辦以時裝發布為核心,促進珠寶配飾、化妝品、汽車等時尚產品發布及跨界合作的上海時裝周。上海時裝周的舉辦,旨在充分挖掘設計作品的多元價值,打響上海時尚創意產業的旗幟。
雖然上海市政府之意雖不在時裝,但其卻以時裝為催化劑,聯動紡織服裝產業鏈,促進以服裝為主導的創意設計、營銷策劃、品牌推廣以及終端消費等協同發展,使時尚創意產業成為了上海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其實,時裝周本是服裝行業展示設計文化,發布品牌下一季流行趨勢的專業活動。但隨著近年來文化產業熱潮的興起,時裝周也蛻變為各地方力推的“文化時尚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舉辦時裝周的城市就有10多個,但中國到底需要幾個時裝周?
不同的產業基礎、政策基礎和文化內涵,為各具特色的時尚產業發展注入靈魂,是造就不同地域時尚產業文化的關鍵。但綜觀一些高舉時尚大旗戲玩時裝周的城市,或是一條商業街開街,或是一個服裝商城促銷,或是引進一個區域品牌的展賣,或是政府搞創意產業的面子工程,都只是將時尚作為商業活動的噱頭游戲著。更有甚者,湊兩三場過時的服裝秀,請一兩個不知名的洋品牌,弄三五個洋面孔現現身,就標榜為代表時尚最高水準的國際時裝周。這種行為只是販售所謂時尚,而非創造時尚的商業活動。這些活動既缺乏對地域文化資源的挖掘,又不能對本土時尚產業形成拉動作用,更對日漸興起的精神文化消費產生著不良影響,使一些方興未艾本可借勢提升的地域時尚產業,因得不到政策支持而失去發展的大好時光。
中國經濟的騰飛文化的興旺,為中國時尚影響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果我們的時裝周能真正聚集起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時尚設計力量,去推動中國時裝產業的創新發展,如果我們的時裝周能真正挖掘豐厚的地域文化精神寶藏,去創造獨具中國魅力的流行風尚,如果我們的時裝周能真正用時代的精神向社會傳達積極、創意、健康、正向的流行文化、生活態度,這樣的時裝周多些又何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