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等產品定制應兼顧標準化和原創性
定制,這個曾經專屬于服裝領域的概念,如今開始“入侵”各行各業。從珠寶首飾、發型、妝容、眼鏡、包包、鞋子到手機彩鈴,甚至旅游、公交、電視劇等等,都可以通過量身定制,貼上個性化和專屬化的標簽。
從B2C(商對客)的時代,進入到C2B(客對商)的時代,企業如何適應自己不再是面對大眾群體,而是面對更多具有個性化需求的群體呢?各界人士如何看待產品進入到定制時代,又該如何做好自己的品牌營銷呢?本期精英會,泉州市職業經理人協會邀請多位業界精英,暢談這一話題。
觀點一 高級定制成新利潤點
泉州市有度廣告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孝寬認為,不管是什么行業,都要正視這個定制時代的到來。“時代是在變化的,即使是世界品牌如柯達、諾基亞等等,都可能因為沒有適應時代的變化而倒閉或沒落。”他表示,既然現在C2B正在到來,那么品牌企業就應該要把“如何走定制的路線”上升到企業戰略層面。
從事襪行的計紅則以自己的工作實例,跟與會人士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我們公司主要做運動襪的品牌代工。有一次,一個朋友找到我,問能不能送一些襪子給他。”他說,考慮良久,他覺得灰色、白色的襪子,不好送,就專門找設計師做黑色的襪子,“當設計師問襪子上要繡什么LOGO,我說繡上朋友的名字。襪子送出去之后,這位朋友一直念念不忘。”
計紅說,自己的這個朋友是政界人士,屬于比較高端的消費人群。“這樣的消費者,會喜歡自己的定制,因為產品不僅包含本身的價值,更包括了個人品位等等。”他表示,由此公司開始考慮定制的思路,打算為高端人士、專業人士、職業經理人等等消費群體提供高端商務男襪,探索襪子定制形式,專為追求高雅生活的人制作。“在保證現有生產線的穩定,規模化保證利潤的基礎上,做個人定制,這個是新的利潤增長點。”他說。
“電子商務讓定制時代更快地到來。只要輸入自己的尺寸號碼,全部可以自己組配,要什么版型、什么紐扣、什么布料,技術成熟促進了個性消費時代的到來。”從事咨詢服務的業界資深人士詹偉峰表示,外圍的環境,迫使企業開始去思考如何定制產品。
“定制,已經不僅僅是高端人群的需要,更多個體要個性化產品。”他認為,定制時代來了,首先因為消費者的觀念在改變,個體的消費群體已經開始往定制方向思考了;其次,如今技術水平已經可以支撐定制的到來,云技術讓定制所需要的規模數據能夠得到處理,還有電子商務等都把定制時代“推近”了。
觀點二 個性定制也可標準化
雖然定制看起來更像為每個消費者提供屬于個人的個性化產品,但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定制并非無法標準化操作,事實上,正是因為標準化的東西多了,才能夠更好地實現個性組合。
“局部的標準化是存在的,最終的成品是個性化的。”潘孝寬表示,比如網上就有個定制鞋子的店鋪,在這個店鋪里有很多東西都是標準化的,比如鞋帶、鞋底、鞋幫等等,每個局部配件都提供多樣的選擇,消費者選擇自己喜歡的進行組合,最后出來的產品就是符合個性消費者需要的“定制產品”。
本科電器有限公司電商部部長尹剛記認為,企業走定制路線,首先要定位好,要清楚知道哪些群體需要定制化產品。“定位定準了,再去了解市場需求;了解了需求,接下來就是做設計。”他認為,產品可以定制,但部分設計細節是可以標準化的,“比如戴爾的電腦,所有的零件都有標準化的生產,你可以定制不同的零件組裝成適合自己使用的個性電腦。”他認為,其實定制并沒有那么復雜,“面子是個性化,里子是標準化。”
福建省華輝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陳明章認為,定制其實就是要實現商品的差異化。“定制是一種手段,就是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喜好來定制產品。”他認為,定制主要是滿足消費者精神層次上的需求,要根據不同的行業來制訂自己的商業模式,“現在各行各業的同質化競爭太厲害,定制可以更好地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可以在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零部件的基礎上,實現組合上的差異化。”
觀點三 定制要注入創意元素
盡管與會人士都認為定制是建立在標準化基礎上的,但是他們也表示,定制需要加入原創的東西,體現出文化品位,才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納瀾特(泉州)鞋服有限公司總經理謝燦陽認為,目前國內的定制模式還在摸索轉型過程中。“國內的氛圍還不夠,設計師起家的比較少。在個人定制這個領域,可能還停留在到固定的理發店找固定的理發師,固定的早餐等等。結合到當前傳統企業來看,也想突破這塊,突破就需要在創意上下工夫。”他表示,定制并不是簡單的復制,加上個人LOGO等就算定制品,“復雜的定制,可能就涉及版權的問題,需要創意的支撐。尹剛記認為,隨著3D技術的發展,定制的差異化更容易實現。“在C2B的模式下,個人的創意傳遞到企業,就能形成產品。電商采集個人的創意,通過數據處理,更容易有‘小而美’的產品。”
福建首尚陳列展示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志超認為,產品是存在生命周期的。“鞋服的周期很短,版權是定制的一個問題。小型的、應變快的企業更容易做定制。”他表示,定制需要一個創意點,需要在簡單的創意里面加幾個“點”。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市場總監楊飛認為,定制要有原創的東西。他開玩笑地表示,即使是找男女朋友,也是按照個人意愿來找的,這也算某種程度的定制。“有了個人的原創需求,才有定制的產生。企業在定制上,也要有原創性,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
與會人士王律師表示,只要產品創新,符合中高端產品,符合個人的文化需求,就可以是定制。但不同人有不同的需求,企業需要通過原創性的定制產品,滿足客戶的服務需求。“一定要有產品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定制。定制就意味著有新的改善,新的變化。”他說。
觀點四 定制離不開品牌基石
“所有的創意禮品來自于其文化及創意。定制,可以提升個人及企業品牌。”桐木關紅茶的錢亞平認為,定制也是一種消費,定制的服務專注于某個人,讓他覺得其自己的品牌、個性可以得到提升,這樣路才能走得長遠。
潘孝寬認為,定制的服務,就是真正的“一對一”。對任何企業,任何品牌,都要“一對一”的定制。
美猴王品牌傳播有限公司鄭一成表示,現在最新的營銷方式都是和定制有關的。“大數據,3D打印等等,都在助推定制時代的發展。”他認為,定制本身也有品牌效應。
詹偉峰表示,定制時代也有必要做營銷,走定制路線的企業同樣要打造品牌效應。“品牌就是一個綜合體,有品牌的定制,消費者才會去選擇。品牌是未來消費者選擇的唯一判斷因素,定制,還是要落實到品牌上去的。”他說,如今商業的發展趨勢,已經從4P(產品、渠道、價格、促銷)轉到4C(消費者、成本、便利、溝通),未來的營銷趨勢就是個性化的服務,就是“一對一”的營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