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大學子斬獲國際服裝及面料設計大賽中國賽區第一名
日前,惠州學院2011級服裝系學生劉斌憑作品“東方魅力”,獲得了國際服裝及面料設計大賽中國賽區第一名,并代表中國參加了由英國皇家染色協會在孟買舉行的第一屆S D C(國際服裝及其面料設計大賽)決賽。這是惠州學院服裝系學子首次踏足國際舞臺,而在這條通向國際服裝舞臺的道路上,劉斌付出了無數個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
憾與金獎失之交臂
“一定要學好英語。”這是劉斌對參加這次國際大賽最大的感觸。
為了這次比賽,自稱“從不看英語”的劉斌逼迫自己“下狠工夫”學英語,可是,在交流時仍有不少問題。
“我經常和兩位香港及新加坡的選手交流,因為只有他們會漢語。由于英語不好,我和其他8位選手的接觸都不多。”劉斌無奈地說。
決賽有個面試環節,要求選手用英語表達設計理念,還不準帶翻譯。劉斌為了能夠向評委們全面闡述清楚他的設計理念,決賽前夕一直在狂背單詞。“一看到演講稿里不懂的英語句子,我就拿手機查詞典,記在本子上。老師都睡著了,我還在背單詞,背到不知凌晨幾點才睡去。因為怕遲到,我第二天又很早醒來,還是繼續背單詞。”
然而當他一進到面試室時,緊張得頭腦一片空白,背的單詞全忘光了,最后只能比畫手勢來給評委們闡釋他的設計理念,比得裁判一臉郁悶。但當他拿出成衣時,評委們都眼前一亮,連說了好幾句“O h m y god!Beautiful!”
當得知冠軍為愛爾蘭選手,而包括他在內的其余10人都是不分名次的入圍獎時,劉斌覺得十分遺憾,“其他方面都還不錯,只可惜自己英語不行,沒辦法讓評委們很好地理解我的設計理念,才使自己與金獎失之交臂。”
制作參賽作品費時費力
“大賽主題是‘時尚的未來’,我的‘東方魅力’設計靈感源于橋梁。一座橋梁代表一個國家,而世界的未來就如橋梁一般,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外套上的黑色細皮條就像是那一座座橋梁。”劉斌介紹,他參賽的作品是件兩件套:內里為上有燙鉆、刺繡的白色吊帶裙,外面則是件黑白對比鮮明的皮質外套。衣服既展示了中國特色,又體現了渴望世界和平的愿望。
劉斌的設計讓評委們眼前一亮,不過,衣服上閃爍的燙鉆可讓劉斌吃盡了苦頭。“燙鉆是我一顆顆親手粘上去的。一顆燙鉆也就幾毫米,我要用鉗子夾著它們。每粘一顆,我都要用鉗子按緊幾秒,要等膠干才能放手。單單為了粘燙鉆,我從下午1點忙到晚上10點,連飯都忘了吃。手一直鉗著夾子,覺得麻痹脹痛”。而刺繡是劉斌一個人跑去廣州找工廠定做,忙到晚上11點多,又匆匆趕最后一班地鐵,回到酒店已是凌晨兩三點。
“制作一件成衣的成本是很高的,我的兩件成衣的成本費用都近6000塊了。”算上吃住行的費用,這次大賽已花去1萬多元,不過,劉斌卻認為很值得。“我覺得學到的東西,遠多于這1萬元。而且這樣的機會很難得。”
“沒有天賦,只有不停地努力”
“認真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斷學習磨練,效果當然會強百倍。”劉斌說,在別人眼中,他自小就是那種被認為“考不上大學”的孩子,也不知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是什么。只因小時候曾經跟隨過啟蒙老師———開畫室的哥哥學過素描,所以高二面對分科時,他選擇了自己稍感興趣一點的藝術專業。
大一時劉斌的專業是紡織專業,后來發現自己對服裝更感興趣,于是下定決心大二時轉專業。“當時還有幾個同學想轉,但最后只有我堅持下來并成功了。”他表示非常熱愛現在的專業,沒有參加社團也沒有兼職的他一心專于學業,常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有時候參加了一些比賽沒有取得好成績,自己會不停地反思不足的地方,然后一夜無眠。”
“勤奮,刻苦,非常認真!”這是同宿舍的小吳眼中的劉斌。
未來,劉斌希望能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創屬于自己的工作室以及品牌,也希望能出國深造。“不管30歲,還是40歲,我都要出去看看這個世界。”劉斌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