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羊絨: 守得云開見月明
整整三天奔走觀察在香港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中國國際羊絨節,聽取專家發言,與多名羊絨參展商交流,記者發現:羊絨產業轉型升級初見成效,產業鏈各環節創品牌意識覺醒,羊絨制品呈現多元化。
經濟回暖,產業升級露笑臉
今年,我國羊絨市場出現了近些年從沒出現過的兩位數增長。中國海關進出口數據顯示:1—7月,我國羊絨及無毛絨出口1451噸,金額14666萬美元,數量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57%和51%,羊絨制品出口金額69223萬美元,同比增長19.9%。
“這是一個非常輝煌的數據,這份成績非常珍貴,來之不易。”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畜產地毯部主任田泓在國際羊絨節論壇上說。他分析指出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世界經濟好轉,羊絨作為高端奢侈品,價格彈性大;另一方面,近兩年中國羊絨出口壓力較大,出口增長緩慢,這個數據是在很低的基數上的增長,是一種恢復性的增長。
雖然如此,他表示:“展望全年,就算今后的發展在這個勢頭上有所放緩,就全年來講,仍然是一個很好的年景。從出口結構講,無毛絨的增長達到50%多,說明市場信心增加,境外庫存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一直以來,中國被認為是羊絨原料大國,因為世界上將近75%的羊絨原料產自于中國。但是,今年1—7月,中國羊絨原料進口達到5228噸,進口量同比增長26.9%,金額達到8761萬美元,同比增長47.8%;羊絨紗線出口2741噸,達到35675萬美元,分別增長26%和36%;羊絨圍巾出口2688萬美元,下降19%;羊絨衫出口28220萬美元,同比增長7%。從事羊絨行業將近10年的田泓評價:“這個數據很有意思,中國已經從原料大國變成了原料的進口國。”
回顧歷史,我國羊絨產業低端,出口量最高時也就達到5000噸,我國羊絨原料進口在2003年是1629噸,10年后的今天增長率2.38倍。這充分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產業升級,更多企業開始紡紗,做制成品;二是受圈養、限養等環境因素約束,中國羊絨產能降低。
“進口量如此大,充分說明中國羊絨市場非常龐大,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最有潛力的羊絨市場,而產業升級必將帶動消費升級。”田泓說。
開拓創新:羊絨服飾多元化
一直以來,中國羊絨制品給人款式陳舊、單一的“羊絨衫”之感,國內很多追求時尚的消費者寧愿花大價錢,也要去買用中國羊絨制成的國外品牌。在羊絨產品的終端設計和產品創新方面,中國一直處于失敗者的角色。但是,今年的國際羊絨節服裝秀上,模特們身上展現的羊絨裙裝、羊絨旗袍、羊絨內衣......著實讓參展觀眾眼前一亮。
記者了解得知,這些款式新穎獨特的羊絨服飾,是從參展的61家中國羊絨企業中挑選出來的產品。出自對羊絨旗袍的喜愛,記者采訪了研發設計這款高附加值服飾的團隊帶頭人——盤古王董事長。{page_break}
帶著對羊絨行業的了解和對草原文化的深厚感情,王董事長于三年前創建了自己的羊絨博物館,目前她的羊絨博物館里呈現了從羊絨旗袍、羊絨大衣到羊絨內衣等的一系列羊絨服飾。
怎么想到將羊絨做成旗袍呢?
據她介紹,對于羊絨旗袍的開發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最初研發團隊建議她將羊絨做成旗袍時,她一口否決:“羊絨那么柔軟,做成旗袍能有修身效果嗎?”經過多次與團隊研究人員溝通,王董事長終于認識到了羊絨做成旗袍的好處:“羊絨特有的柔軟貼服,做出的旗袍上身效果會更好。”如今,王董事長帶領團隊,正在大膽嘗試,開發春、夏、秋、冬各個季節的羊絨服飾,并打算將羊絨和民族文化結合,做成具有內蒙古文化標志的羊絨哈達。
“我們要打破常規思維,逐步豐富羊絨博物館,讓它成為外界認識羊絨的窗口。”王董事長說。其實,此次羊絨展上,維信、皮皮狗等多家企業都呈現出了款式新穎獨特的羊絨服飾,羊絨走高端路線的訊息已經才這些奢華、定價不菲的服飾產品上傳達出來,而羊絨服飾多樣性的出現說明我國羊絨行業在轉型升級中已經有所收效。
意識轉變:品牌建設專業化
羊絨展還傳達出一個明顯的信息,即我國羊絨產業鏈各環節都開始重視品牌建設。
“米真”是一家羊絨原料供應商,偌大羊絨展館里,吸引記者駐足于它的,是橫跨展位的巨大條幅——“做羊絨產業最專業的供應鏈服務商”。
董事長李臻自稱為從事羊絨行業30年的“老兵”,基于對羊絨行業30年的了解,他分析羊絨行業的發展規律,梳理產業發展脈搏,給自己定位:要做原料品牌企業,做全球原料品牌供應商。他說:”不能像過去,既想養羊,又想加工,也做服裝,鏈條太長最不好,一定要和上下游合作商打成協商合作的關系,以滿足高端客戶需求,專注于羊絨資源的價值開發,這樣才能讓羊絨行業引領時尚奢華生活。”
其實跟李臻有一樣想法的人并不少,像賽力特爾有限公司,該公司經理郭喜君介紹,他們公司已經從事了30多年的羊絨制品加工,國內像鄂爾多斯等大品牌,幾乎都是他們的客戶。
眾所周知,羊絨產業加工環節是利潤最少的一環,問及是否想要向做服飾品牌拓展?
郭喜君說:“沒有,目前只想把加工這塊做好做專,畢竟這個環節也需要人去做。”記者之后了解才發現,賽力特爾多年來專心做精細化加工,已經在行業內有一定知名度,專心打造加工行業的品牌企業,對它來說也是很好的選擇。
在一家品牌服務商的展位上,記者見到了中孚達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明,他正在尋找能夠跟自己對接的終端品牌商,一直致力于羊絨精紡的他告訴記者:“我要跟一線品牌商合作,從而創建我的作為羊絨制條供應商的知名度。”{page_break}
參展的企業中,有收購原料商、有原料加工商、有制品加工商,也有專門的羊絨制品公司,他們都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把自己的環節做專做強。”
品質分級:可持續發展規范化
羊絨原料價格的一路上漲,至少說明了它的稀缺性,隨著山羊數量減少,羊種改良帶來的纖維變粗,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讓人擔憂。
羊絨產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創造高端需求,培養高端羊絨消費市場,實現羊絨產品的潛在價值,而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讓消費者加深對羊絨這種高端消費品的認知和接受。
羊絨原料價格在終端產品中所占比例很大,這導致了產業的模仿和造假較多。原料標稱純羊絨的兩件服裝,其在手感、條干均勻度、光澤、潔凈度、起球性等方面都會產生巨大差異,根本原因是羊絨原料的品質,沒有好的原料,后期加工很難彌補對服裝的影響。
天祥集團程繼紅說:“我們在檢測中發現,有些羊絨,表面上看上去是好絨,實際上可能已經受到了嚴重的破損,像一些皮退絨、回用絨、脫色絨。”
增加消費者對羊絨制品品質的知情權,是羊絨高端需求的基本前提,我國對原絨及無毛絨的檢測標準早已有之。而今年商務部出臺的《羊絨及制品分級標準》行業標準,是對原料或山羊絨制品中纖維的分級,其將纖維類別分為優級和一二三四級,分級指標用纖維直徑表示。
“這個標準不僅能讓消費者區分出羊絨制品的好壞優劣,更能促使行業從源頭上改進技術和加工設備,也能間接地增加農牧民的收入,讓羊絨實現按品質論價,而不是按重量論價,從而使產業走向可持續化。”程繼紅說。
田泓強調:“轉型升級,一般是指技術革命,我國羊絨技術實力已經達到國際水平。未來羊絨產業的核心內容,還是進一步進行品牌創新、營銷渠道的拓展、時尚設計的發展和產品個性化推進,進一步向產業鏈下游延伸,在產業鏈下游多做工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