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本地牛仔品牌競爭激烈 李維斯Levi’s和Lee排第一、第二
研究機構Euromonitor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發布報告稱,亞洲牛仔市場正在迅速增長,自2008年的176億美元降增至今年預計的269億美元,而中國市場尤其強勁,自2010年超過日本市場成為亞洲最大的市場之后,2012年中國市場的銷售達115億美元,同期的日本市場銷售僅為74億美元,現在跟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一起看看詳情報道吧!
據Euromonitor歐睿信息的該份報告顯示,亞洲市場份額排在前五名的品牌分別為美國牛仔服飾制造商LeviStrauss&Co.(LS&CO.)李維斯旗下同名品牌Levi’s,VFCorp(NYSE:VFC)旗下品牌Lee,香港服飾公司TexwoodLtd.同名品牌萍果,日本服飾零售商Uniqlo優衣庫及PVHCorp.(NYSE:PVH)旗下品牌CalvinKlein卡爾文·克萊因。以上5個品牌占亞洲牛仔市場的12%,遠遜于5個品牌在歐洲牛仔市場的20%和北美市場的36.5%,這也表示在亞洲市場,本地牛仔品牌相當強勢。
Euromonitor歐睿信息分析師AshamaKunde表示在亞洲市場本地品牌和國際品牌機會均等,沒有優劣,同時沒有任何誰將贏得未來的跡象。
盡管目前Levi’s李維斯和Lee在亞洲市場份額分別為4.4%和2.6%,占據頭兩名位置,但是Euromonitor歐睿信息分析師AshamaKunde表示即使銷售增長,Levi’s李維斯也不可能享有其在北美市場的絕對優勢,同樣H&M母公司H&MHennes&MauritzAB(HMb.ST)海恩莫里斯和Zara母公司InditexSA(ITX.MC)則牢牢控制著西歐的牛仔市場。占據亞洲市場的第三大牛仔品牌為香港的Texwood萍果,第四則為日本品牌Uniqlo優衣庫。
在亞洲,擁有眾多的本土牛仔品牌,比如廣東恒威集團旗下品牌WeiPeng威鵬、廣東增致服裝有限公司旗下同名品牌Zengzhi增致、福建品牌Kipone旗牌王、日本品牌Edwin五個品牌則共同享有另外5%的市場份額。另外香港I.TLimited.(0999.HK)集團旗下則擁有Izzue和BauhausInternationalHoldingsLtd.(0483)包豪斯集團旗下ToughJeansmith(ToughJeans)品牌。
據GlobalDesignWorkshop產品發展經理、牛仔專家RichardAtkins稱,國際牛仔品牌在亞洲發展受阻主要是因為大多國際牛仔品牌定位于高端,而亞洲消費者不愿意為高溢價的牛仔產品買單,700元人民幣-1000元人民幣已經是牛仔褲的上限。亞洲消費者普遍認為牛仔褲不是一件時尚產品,所以他們即使會消費高達2萬元人民幣的名牌包也不愿意消費幾千人民幣的牛仔褲,這使得一些定價較低的本地品牌得以發展。因此在歐美相對平價的品牌Levi’s李維斯和Lee在亞洲市場則成為“奢侈品”,所以博得不俗的份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