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趙萍:電商征稅的關鍵在于思想認識
在過去的2013年里,阿里巴巴不僅掙得多,交出去的也相當可觀。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向員工最新發出的信件透露,2013年,阿里巴巴集團日均納稅超過2000萬元,全年納稅總額超過70億。由此,阿里巴巴已經成為浙江省除煙草公司外,納稅總額最大的企業,也一舉成為中國互聯網納稅最多的企業。
人們之所以關注阿里巴巴納稅額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因為阿里巴巴的電商背景,因為一個業界爭論已久的老話題:電商要不要繳稅?怎么繳稅?
電商以其相對低廉的成本優勢,吸引了無數中小零售商,顛覆性地改變了國人生活消費的方式,并不斷刷新國人的網購記錄。但是,電商要不要納稅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熱點。從企業經營的角度說,商家納稅理所應當;而從產生的實際影響上分析,很多人擔心繳稅會推高成本。
人們都說阿里巴巴成了“納稅好青年”,納稅額強勁的增長勢頭讓人驚訝,這也見證了互聯網時代中國的騰飛。但是馬云最新發出的員工信件透露的信息,不免讓很多人心中再次產生疑問:哪些類型的網店繳稅了?網店繳稅的稅率和實體店一樣嗎?未來,是不是所有網店都要繳稅?商品價格會不會水漲船高?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對此評論。
馬云在對員工的最新一封郵件中說,2013年,每天納稅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這是非常令人鼓舞和驕傲的。2013年阿里巴巴有三件事最讓他驕傲其中就有阿里巴巴的納稅總額超過70億元。對此,趙萍認為,從企業履行納稅責任的角度應該予以肯定,納稅光榮,可能每一個企業和個人在社會群體當中都有依法經營的權利,也有依法納稅的義務,所以像阿里巴巴這樣電商的龍頭企業能夠帶頭納稅,這不僅履行它的合法經營的權利,同時也也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因此應該是給予鼓勵的,至少此處應有掌聲。
馬云曾在公開場合說過,在淘寶上開店的賣家有94%是不需要征稅的,但是有6%需要征稅。對于哪些賣家必須要征稅,在趙萍看來,就目前相關稅務法律以及相關規定來看,因為沒有對電商專門一個稅務方面具體規定,因此現在在電商平臺上進行經營的這些網店,如果它有實體店,肯定就已經履行了納稅的義務,因為實體店是要求它注冊的。另外一個就是說它雖然沒有實體店,但是它已經注冊了,那這一部分電商其實也進入到了納稅名單當中,只有那些開了網店,沒有注冊,同時也沒有實體店,他們目前是處于沒有納稅的狀態。因此我們也知道馬云以前也有過發表相關的一些言論,就是說天貓的網店幾乎都是納稅的,但是淘寶集市是很多都沒有納稅的,因為天貓網店是品牌店,他們都是實體店的,而且天貓的這些網店都是大企業,經營規模也比較大,已經進入到了納稅人的行列,而淘寶集市,就是我們傳統說的淘寶里面,里面有很多小規模的電商,這的網店由于它的經營規模很小,也沒有注冊,所以目前還沒有納稅。
對此,趙萍指出,難題并不是很大,最主要的還是思想上的一個問題。因為很多人認為電子商務它還是處于一個快速成長階段的行業,這個行業又對于帶動就業的能力特別強,因為很多這種小的網店的店主都是屬于自我雇傭,這個網店只有一個人或者一兩個人,有一些網店做大了又吸納了很多相關的就業,除了網店本身的就業之外,比如還可以帶動物流行業的就業,還可以帶動上游供應商的就業等等。因此人們認為網店既然對于整個社會的就業和經濟增長貢獻這么大,是不是不應該對它納稅?如果納稅的話增加了它的經營負擔,因此就應該繼續讓它享有稅收方面的優惠,因為它與民生更息息相關,與國民經濟發展更息息相關,因此就應該優先發展,給與更加優惠的政策。網店納稅其實在法律方面,在操作層面都其實是比較容易實行的,因為畢竟網店的交易和實際的實體店交易還不太一樣,比如在實體店,它如果不報告它的經營總額是多少,同時每一個人來買東西的時候又沒有索要發票,就不知道它一個月的銷售額是多少,網上就更容易,所以對于它征收稅款有利程度更高。
關于電商納稅會不會成為一個大的趨勢以及將來能不能普及,趙萍認為是大勢所趨,最近相關的新聞說有關部門在2014年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對于電商的立法工作,隨著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越來越大,它的實力也足夠強,甚至和實體經濟相競爭過程當中,它還處于明顯的優勢,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整個電子商務行業出臺相應的稅收方面的一些規制,我認為還是必要的。但是對于不同的網店,可能征收適用的稅率應該是差別對待。而適用差別化的稅率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因為在實體經濟當中,大企業與線下企業,也就是小微企業適用的稅率是不一樣的,那么大企業是按比例征稅的,而小微企業經常是包稅制的,包稅制就是一個月只交500塊錢的稅費,所以對于電商適用同樣的方法,不僅是使電子商務這個虛擬經濟與實體的商品之間能夠形成公平競爭的環境,同時也使大企業與小企業之間形成差異化成長環境,為小微企業的成長創立更加良好的條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