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之都”的冬天:環保新規預計淘汰45%小型皮革企業
2月19日,“雨水”,天氣寒冷依舊。就像這天氣一樣,皮革行業也籠罩在寒冬里。
在“中國皮衣皮革之都”河北省石家莊辛集市,記者看到,國際皮革城里客流稀少,一眼望去,長長的通道看不到一個人影,很多店鋪都關著門,就連收銀臺的工作人員都不知去向。
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統計,2013年,全國皮革服裝行業累計完成產量6229.7萬件,同比增長6.97%,增速與2012年基本持平,但遠遠低于前些年20%以上的增長速度。
“壞消息”接踵而至。3月1日,《制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30486-2013)(以下簡稱《標準》)即將實施,這個號稱“史上最嚴”的新標準將讓本已步履蹣跚的皮革企業生存更加艱難。環保部科技標準司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將有45%左右的小型企業面臨淘汰的命運。
空蕩蕩的皮革城
辛集皮革城位于辛集市中心,曾經是該市最熱鬧繁華的地段。如今,這里早已沒有了往日的榮光。2月19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偌大的停車場上只有5輛車,路邊也是行人稀少。雖然已過了正月十五,但營業一廳里80%以上的商鋪仍然大門緊閉。
河北頤鐸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溫清泉從皮革城建成之日起就在此營業,他告訴本報記者,當年,營業一廳是整個市場最紅火的地方,每天顧客不斷。一年輕松賣七八千件皮衣,一年下來純利潤超過50萬元。但如今,一連十天沒人上門的情況屢見不鮮,很多店鋪干脆長期關著門,等到8、9月份旺季的時候再開張。此前每件皮衣能賺百八十元,現在最多也就掙個一二十元,有時還有賠錢賣的。“去年,我總共賠了20萬元。”溫清泉說。
銷量不好,與價格上升有關。這里的產品大多銷往河南、山西的縣城和農村,客戶群體對價格比較敏感。而漲價又與成本上升密不可分,工人工資由50元/件漲到80元/件,毛領價格也由110元/條漲到了170元/條。綜合(行情 專區)計算,以尼克服為例,一件衣服的成本上漲了50-60元。
老市場暮氣沉沉,為了轉型升級,2009年,辛集市又新建了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皮革皮衣專業市場——辛集國際皮革城。總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已于2012年正式營業。
不過,新市場也沒有擺脫與老市場相似的命運,“黃金旺鋪出租”的字樣在這里隨處可見。
辛集市名俊服飾經理武占順說,去年,他們的年銷售量從以前的2萬件下降到6000件,下滑超過2/3,如今倉庫里積壓了上千件的貨物。
皮革城內的清潔員也告訴記者,皮衣的旺季是在每年8、9、10月三個月,入冬前人們都要采購冬衣。去年旺季,國際皮革城管委會還專門派大巴去山東、河南拉人來采購,一天就發出去60多輛車。但如今停車場上的車稀稀拉拉,大巴也沒有了。
靜悄悄的制革區
下游的銷售低迷,上游的制造企業日子也不好過。
辛集市東南郊是制革工業區,這里密布著制革、硝染、洗毛等各類制革企業。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將生皮經過褪毛、鞣制、染色等工序制成皮革,是皮衣皮具加工企業的上游。
2月20日,東信皮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信”)的廠房里靜悄悄的,董事長魏平福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工廠現在還未開工。
與東信一街之隔的騰躍制革有限公司,雖然已經開工,但廠房內也只有兩三名工人,而大多數設備都處于停止狀態。一位生產經理告訴記者,往年,過了初七就該全部上班了,正常情況廠里會有100名左右的工人。而現在,由于活不多,只有十幾名工人守著,廠子尚未完全開工,領導也都不在。
而卓信制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信”)董事長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去年,他們的年銷售量由2萬張降到了1萬張,廠子也因為沒活屢次停工。
制革區西面,有幾家貨棧。2月20日,記者來到其中一家宏亮皮毛貨棧,一位正在這里存放貨物的新疆商人告訴記者,新疆大約40%的羊皮都會賣到辛集,受制革廠生意不好影響,去年10月以后,羊皮價格也出現了下滑。以前80元一張,現在50元都沒人要。而他的這批貨物是春節前就運過來的,由于和制革廠沒談攏,最終沒能賣出去,現在只能暫時存放在貨棧里。
即將實施的新標準
無論是皮衣廠、皮具廠還是皮革廠,面對記者的采訪,大都表示不愿退出這個行業,仍將繼續堅持。而即將實施的新環保標準,可能將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該《標準》規定了制革及毛皮加工企業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重點控制總氮、氯離子等特征污染物項目指標。新標準實施后,預計皮革行業每年COD、氨氮排放削減率可分別達到57.2%和67.4%。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標準提高了行業準入門檻,將促使一批生產裝備落后、工藝技術水平不高、環境污染治理設施不完善、小而弱的企業退出市場。據估計,10%左右的龍頭企業(產量在20萬張標張牛皮以上),需要進一步加強環境管理、對部分環節進行升級改造;45%左右的中等企業(產量在5萬張標張牛皮以上)需要升級改造,部分升級改造存在困難的企業將面臨淘汰壓力;而45%左右的小型企業(產量在5萬張標張牛皮以下)則將面臨淘汰的命運。
我國是全球第一制革生產大國,皮革產品出口額連續多年位居輕工行業的首位。但是,皮革行業排污量較大、污水成分復雜,2012年環境統計年報顯示,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的總鉻排放量約為74噸,位居所有行業第二,占比為39.2%。
緊鄰制革區的撒馬營村的村民對此則有直接的感受,一位村民抱怨說,工廠里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村民都不敢用河里的水澆地。另外,濃濃的臭味也讓人無法忍受。
2月20日,記者在辛集市制革區看到,下水道中的污水黑中帶灰,排放量大的地方還會溢出,流滿整個街道,并在街道上沉淀下灰白色的絮狀物,空氣中彌漫著咸咸的味道,走近下水道則會聞到濃濃的臭雞蛋味,令人作嘔。
針對這些污染,當地環保局做了哪些工作?2月20日,記者來到辛集環保局,看到大廳里張貼著河北省環保廳《關于嚴厲打擊環境污染違法范圍活動的通告》。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今天辛集市正在召開地方兩會,環保局重要領導都去參會了,沒有人能夠接受采訪。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9-12月,辛集市先后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十五小”環境違法行為行動以及環境污染隱患大排查,并在全市18個鄉鎮(園區)344個行政村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
卓信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制革區2003年就建好了污水處理廠,每家制革企業的污水都會通過下水道流到污水處理廠去處理。由于現在廠子越來越多,污水處理不過來,制革區還醞釀著要求制革企業自己添置污水處理設備,大企業每家都要有,小企業可以2-3家共用一套。
采訪期間,有傳言說制革區2月25日要全部停產,進行環保大檢查。如今,環保方面的要求已經越來越影響到皮革行業的生產,也讓本已艱難的“皮革之都”雪上加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