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絲綢協會六屆三次理事會會議召開
“在過去的一年里,面對國際消費需求持續不振、外貿出口增長乏力、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生產要素成本不斷攀升、人民幣匯率連創新高等不利因素的嚴峻考驗,我國繭絲綢行業緊緊圍繞加快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主線,抓改革、調結構、促品牌,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水平,使全行業經濟保持了相對平穩的運行和發展。”這條喜人的信息是中國絲綢協會會長楊永元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絲綢協會六屆三次理事會會議上宣布的。
此次會議由中國絲綢協會主辦,云南省繭絲綢協會協辦,170多位代表參加了在云南昆明舉辦的會議。
原料價格高位運行
內銷市場深度延伸
2013年全國各地春繭開秤價格屢創新高,導致蠶繭原料價格高企,繅絲企業為防范價格波動風險,多數企業開工不足,使得生絲供應趨緊,其價格走勢相對堅挺,繭絲原料價格高企制約下游產業生產。
在會上,楊永元表示,2013年全國各地春繭開秤價格屢創新高,導致蠶繭原料價格高企,繅絲企業為防范價格波動風險,多數企業開工不足,使得生絲供應趨緊,其價格走勢相對堅挺,繭絲原料價格高企制約下游產業生產。2013年,干繭收購價格堅挺,全國春繭的平均價格幾乎達到歷史最高價。蠶繭原料的高成本,導致生絲行情繼續維持高位,織造、服裝、蠶絲被、家紡等下游行業成本壓力明顯大于往年,原料價格的高位運行對產業鏈下游的制約作用明顯。
原料價格的上漲雖然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但是近年來面對國內經濟政策變化給內銷市場帶來的新機遇,各位絲綢企業家高度重視挖掘國內市場的潛力,積極開辟多層次商業運作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浙江凱喜雅、廣東絲紡集團、江蘇蘇豪、達利等一大批絲綢骨干企業投資建立和發展絲綢專營店,竭力打造規模化高端絲綢產品銷售平臺,直營店區域從一線市場向二線、三線甚至四線城市不斷滲透,極大地帶動了企業自主品牌銷售的穩步增長。同時,絲綢電子商務市場也得到快速發展,網絡購物正在悄然成為國內絲綢新的經濟增長點,互聯網經濟對傳統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將產生革命性影響。
裝備技術升級加快
科技水平不斷提高
目前,有70%以上繅絲企業使用污水處理裝置,廢水回收率高達95%,基本實現了廢水零排放。繭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進一步延長了傳統桑蠶業加工鏈條,產品附加值成倍增長,成為提升絲綢行業綜合效益的重要方向。
楊永元介紹,2013年在“中央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的支持下,多家企業加大裝備技術改造力度,不斷提升企業管理質量和水平。杭州中江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杭州天峰紡織機械有限公司開發的新一代桑/柞蠶智能繅絲機邁出重要步伐,不僅能進一步減少擋車工數量,而且能降低原料消耗,具有人均產量高、性能穩定、智能化程度高等特點。浙江、安徽、陜西等一批企業引進無梭織機,實現了裝備的更新換代和產業鏈條的升級,這些都為企業今后發展奠定了基礎。
同時,行業科技研發取得可喜的成績。江蘇鑫緣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蘇州大學等聯合完成的“絲膠回收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這是繼2007年后繭絲綢行業獲得又一個國家級科技獎。真絲數碼仿真彩色織造、超小浴比染色、計算機智能測配色、連缸染色、噴霧染色、數碼噴墨印花等先進節能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行業節能減排水平不斷提高。目前,有70%以上繅絲企業使用污水處理裝置,廢水回收率高達95%,基本實現了廢水零排放。繭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進一步延長了傳統桑蠶業加工鏈條,產品附加值成倍增長,成為提升絲綢行業綜合效益的重要方向。
實施品牌發展戰略
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行業要以高檔絲綢標志為抓手,完善品牌發展,同時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以積極的心態調整生產經營戰略,把握市場先機,提高國際市場競爭能力。
2013年,絲綢企業自主品牌建設取得長足發展。楊永元指出,高檔絲綢標志作為絲綢行業公共品牌,為增強我國絲綢國內外市場競爭力,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目前,已有32家企業授權使用了高檔絲綢標志,涵蓋了“凱喜雅”、“達利”、“萬事利”等一批知名的絲綢品牌,標志產品價值近35億元。
2013年我國繭絲綢行業總體保持了相對平穩發展的態勢,但當前各種風險因素仍不容忽視,特別是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國內經濟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政策刺激消化期疊加的狀況,工業經濟運行仍然存在較大下行壓力,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對行業可能帶來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楊永元表示,在接下來的發展中還有諸多的問題需要全行業共同去面對和解決。
同時,楊永元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戰略構想,商務部等八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促進繭絲綢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充分表明了黨和國家對絲綢行業的關心和支持,這對指導未來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歷史性的意義。他說,2014年隨著國家政策措施的不斷鞏固以及各項新的改革措施的推出和落實,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會進一步改善,市場活力進一步增強。目前,國內用工成本已呈現剛性上升趨勢,原材料成本帶來的壓力短期內還難以緩解,匯率風險等因素繼續擠壓企業生存空間,行業面臨挑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