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高端服裝品牌作為市場后來者的困惑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意大利高端服裝品牌遲入中國市場遇多重困境。
在不少國際服裝巨頭紛紛加碼中國之時,一家意大利高端服裝品牌Etro的高管卻道出了作為市場后來者的困惑。“我們現在發力,可以說比LV、Gucci等業界大佬在中國晚起步6-10年,確實,在時間上失去了優勢。”Etro全球通訊副總裁Jacopo Etro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坦言,其同時透露了該品牌在中國還遭遇”地域差別大、政策壓力”等諸多困境。有業界觀點認為,中國消費力激增確實催生了高端品牌發展的機會,但Etro所道出的困難也著實存在,加之LV等大牌的固有地位尚難撼動,一些前來分羹的后來者在中國闖關并不容易。
渠道模式存失誤
Etro創立于1968年,以高級紡織品面料為起點,佩斯里花紋是該品牌的象征和標志。接受記者專訪的Jacopo是Etro品牌創始人的長子,身兼這個家族企業的面料總監等多職。
“Etro在12年前就已進入中國,當時的門店是和零售商Joyce合作。十年后,2012年,在北京成立了其在中國的分公司Etro China。目前,中國只有這一家公司,未來可能會在香港建立一個分公司。”Jacopo介紹了該公司的情況。
“很多人都問我們,為什么近兩年才單飛獨立開店?事實上,2002年后十年,我們一直和Joyce合作,當時是想給這種渠道模式一個機會,以為渠道會變得更好,但并非無此。而且那段時間,公司還在經營日本的分店,穩定日本店鋪的發展并實現盈利需要一定時間,沒有辦法兩頭都做,所以暫時放下了中國市場。”
錯失時間優勢
然而,就在此期間,已經在中國發展20年左右的高端品牌已然站穩了第一梯隊的腳跟。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LV在中國內地的32個城市管理著64家門店,Gucci在32個城市開設了59家門店。作為后來者,要想與眾多實力派品牌爭市場,難度可想而知。
不僅如此,當前中國高端市場的發展正在趨緩。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內地的奢侈品市場年增長率僅為2%左右。而2012年,這一數字為7%,此前的2011年,此數字高達30%。據預計,緩慢增長的態勢還將延續。Etro選擇在中國單飛的時間點似乎正撞在了這一關口上。
“確實在時間上失去了優勢。”Jacopo明確表示。
在華發展遇多重困境
“目前,公司在中國發展確實面臨很多困難,這一行業在中國不好做”,Jacopo直言,“開拓中國市場,就必須起用一部分中國人,只有他們了解當地的文化和商業模式。但奢侈品在中國的發展還不是很成熟,還算新興行業,在這個行業做得比較好的中國人比較少,僅就銷售員而言,由于較大的文化差異性,合格且熟悉我們產品的銷售人員很難找。”
另外,中國地區差異非常大,商業模式、地方政策都不一樣,這就造成外來者對于當地政策不了解,開展工作比較難。“如果在歐洲,都是統一規則下。但在中國,就不那么容易了,地區間稅收政策不一樣,有時可能還要重復交稅。”Jacopo表示。也因此,公司支出確實增加了,而零售終端價是統一的,多支出只有自己消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Jacopo也承認,“反腐倡廉、厲行節儉”之下的中國新政確實對高端消費產生了影響。
即便壓力重重,Jacopo對中國市場依然較為樂觀,“現在有更多的中國人對奢侈品的需求越來越大。”據其預測,在較短時間內,該品牌在中國市場份額能達到至少10%,“這個比例不會超過20%,因為任何一個品牌在市場的份額達到25%以上都是不健康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