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公共場合禁穿長袍遭熱議
2011年,法國頒布了禁止公共場合穿著長袍和佩戴圍巾的禁令(長袍和頭巾是伊斯蘭教婦女專門穿的)。該項禁令本月通過了歐洲人權法庭的裁決,得到其支持和認同。然而,這項禁令的通過卻引起了德國人的熱議。
近日的報道中了解到:該禁令的反對者認為,這樣做嚴重侵犯了個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文化開明的自由度。而且只會使情勢變得更加緊張。而支持者則認為,長袍(穆斯林婦女穿的)不應出現在德國這樣先進和多元化的社會。
位于德國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人口70萬,其中相當一大部分人信仰穆斯林伊斯蘭教。因此,是否發布禁令的問題導致了德國當前的執政兩黨(目前執政的兩黨是主要執政黨之一“基民盟”和另一小黨“綠黨”)內部官員的意見分歧很大。
法蘭克福目前實行的規定是市政府的官員工作中不得佩戴黑色頭巾。甚至有人呼吁,將該項規定延用于公共場合。當地居民目前正與當局討論實施該項禁令的可能性,法蘭克福市本土居民認為這項禁令很有可行性,因為整個德國雖然擁有4百萬左右的穆斯林人口,但只有少部分會在公共場合佩戴頭巾。
不過,德國國內其他地區對此看法分歧很大,眾說紛紜。不同執政黨派的意見也是截然不同。
支持該禁令的德國主要執政黨“基民盟”(該黨簡稱,全稱是基督教民主聯盟。德國屬于多黨制,聯邦議院中的兩大政黨為社會民主黨和基督教民主聯盟。其他政黨有自由民主黨、左黨和綠黨。一般都由兩大政黨之一與其他三個政黨之一黨共同合組執政聯盟。)首腦貝克爾接受該報采訪時稱:“我反對穿長袍的的主要原因:這樣的穿著暗示著一種個人脫離開放自由社會的強烈信號。要知道,我們居住在一個生活豐富多彩的城市,由170個國籍的人口組成的城市。在這里,穆斯林、基督教、猶太教和其他各教派的信徒和平共處。自由開放的城市文化氛圍正是我們的特色。可是穿黑色長袍卻與此大相徑庭,給人的感覺就是不想融入社會,要和社會脫節。對我來說,如果頒布禁令并不是在限制宗教文化自由,而是涉及到對可能危及我們這個城市文化多元性的潛在因素的預防。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公共場合穿著長袍戴頭巾無異于搞特殊化,影響公共秩序”
另一個問題是是否對公共場合穿著長袍處于罰款。據悉,在法國,對違背該禁令的行為處于的罰金是150歐元。貝克爾對此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是否處于罰金以及罰多少并不是我關注的重點。實施該禁令主要是為了表明個人對歐洲和德國展現的多元文化及宗教自由的行為認可,處罰所得并不是最終目的。根據我從Facebook和新聞報紙了解到的信息,大約有90%的人對實行該禁令表示支持。但是我們的執政盟黨(即“綠黨”)認為這么做顯然過分了點,相反我們應該采用說服的方式而不是強制禁止。”
與此同時,法蘭克福市綠黨的共同主席Martina Feldmayer卻不這么認為。她說:“我們想要實現的目標不就是要讓我們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更加和諧,更加開放。但是通過實行強制禁令是無法實現這個目的的。因為這么做到時只會引起那些少部分人的不滿,加深兩極分化。現在的事實是穿著長袍的婦女的人數并不多,公共場合發生這種情況的現象也不多見。所以,無論如何我們應采取說服的方式而不是明令禁止。”
據悉,加拿大國內也和德國一樣,面臨這樣的問題。不過我們相信,通過對此禁令是否實施展開的公共討論會進一步升華我們共有的價值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