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服裝市場:集散地像廢品“中轉站”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二手服裝市場:集散地像廢品“中轉站”。
摘要:每一家場地內,收來的舊衣服、被子等被堆成一座座的“山包”,足有八九米高,味道刺鼻,沒戴口罩的工人坐在“山包”內,對衣服分類挑揀,每揀出一件,都會揚起一片灰塵。
近日調查了解到,部分送進廢品回收站的衣服被成噸轉賣,商販從中挑揀較新的衣服,經過簡單清洗,無任何消毒措施,便低價銷售給工地務工人員。
據了解,這些“來歷不明”的衣服暗藏細菌和病毒,可能會傳染疾病。同時,此類“垃圾衣服”四處銷售背后,也暴露監管缺失。
舊衣攤“駐守”工地邊
“10塊錢一件的二手貨,價格便宜又耐磨”,在北京西站附近一處工地務工的趙先生,平時身上總穿著件“淘”來的舊衣服,但對于這件衣服源自何處,他一無所知。
趙先生說,他是在工地附近的地攤上買到這件舊衣服的,很多工友也會從地攤上“淘”舊衣服來穿。記者采訪發現,在一些工地周邊,經常能見到出售舊衣服的攤點和商販。但對于所賣衣服的來源,多數商販諱莫如深。
石景山區京原路河堤公交車站附近,一處建筑工地即將完工。工地附近的馬路邊,三名商販正蹲坐路邊準備收攤,旁邊各停著三輪車,地上用被單擺著10余種舊褲子和鞋子,款式雖然陳舊,但均是耐磨質地,價格便宜,多在10元左右。
這些商販稱,買衣服的主要是附近工地工人,時間為晚6點到早8點,他們的生意會隨著建筑工地走,一處工地完工,他們就換另一處工地,“不然沒人買。”
“這些二手貨是從舊衣服市場上挑揀出來的”,記者幾經詢問這些衣服的來源,一名商販才透露少許信息。據他稱,工人在“市場”每挑揀一條舊衣服或是一雙舊鞋,只需幾塊錢。
集散地像廢品“中轉站”
通過一些商販指點并經多方了解,記者找到位于房山區竇店鎮交道附近一處“市場”。與其說是“市場”,這里更像是一處廢舊衣服的集散地,七、八家經營戶聚集于此,各自搭建起棚子圍起場地,從事廢舊衣服的收購和銷售,且無任何標識、名稱。
每一家場地內,收來的舊衣服、被子等被堆成一座座的“山包”,足有八九米高,味道刺鼻,沒戴口罩的工人坐在“山包”內,對衣服分類挑揀,每揀出一件,都會揚起一片灰塵。
在一處場地邊,一名中年男子正用剪刀麻利地剪衣服上拉鏈,其身后經過“處理”的舊衣服堆積約有兩米高。
“舊衣服就這個味道,時間長就習慣了。”這位工人稱,他在這里工作多年,主要是對舊衣服挑揀分類,分為冬季和夏季衣物,無法再穿的破衣服,會把拉鏈拆下再賣,“我也不知道它們(破衣服)的用途,聽說會被粉碎”。
“或許是被人丟掉,然后被收廢舊物品的人撿到,再拉到這里賣”。但對舊衣服的來源,該男子及其老板含糊其辭,但另一家經營戶的工人則明確表示,這些舊衣服來自一些廢品收購站。“這里就像是廢品中轉站”。
“老板跟北京很多廢品收購站都有聯系”,該工人透露,廢品收購站的衣服囤積到一定數量,就會通知他們開車過去拉“貨”,“一天要拉好幾趟,總量超過10噸。”
經營戶李女士證實了這一說法,她按噸從市內各個廢品站回收舊衣服,每噸400元左右,經過挑揀分類后再按件賣給商販,“冬裝、牛仔褲和外套每件3元,夏季衣服和兒童衣服價格較低,一般2元一件。”
商販進“貨”每天成車拉
8月1日下午6點,兩名中年女子騎著三輪車來到集散地,他們挨個場地轉悠,在舊衣堆內挑揀衣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