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移轉:中國大陸低檔訂單開始流出
依據中國棉花協會(China Cotton Textile Association)的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的中小型制造商反應今(2014)年第一季的訂單出現大幅減少的現象,而大型制造商則聲稱訂單滿載,可見對企業而言,此項轉變對屬于技術低檔的小型制造商傷害最大,而訂單則集中增加于大型企業。
根據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GAGGAI)本(103)年3月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大陸主要出口生產基地-廣東省的4,600家本地制造商中,僅有22.3%表示擁有足夠訂單,超過66%的制造商則表示,接獲之訂單數量僅能支撐三個月的產能。
該項研究亦揭露該省的4,674家本地制造商中,574家申報的營運損失合計人民幣5,734億元(923億美元),較2012年增加13.2%,惟位居中國大陸紡織品及成衣出口的最大省份,廣東省整體營收仍為獲利狀態,合計獲利達人民幣25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9.95%。
另根據美國ConvergEx證券公司集團的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制造商面臨的問題之一為最低工資,目前中國大陸的最低工資約為每小時0.8美元(人民幣4.9元),印度則為0.28美元。其他影響成本增加的因素還包括人民幣升值,以及高漲的棉花與能源價格等。
周邊采購
此外,根據美國麥肯錫顧問公司2013年的報告指出,周邊采購對部份歐洲與美國成衣品牌的重要性日增,迫使他們尋求較中國大陸離家更近的制造商。因此,中國大陸大型紡織企業將部份業務移往海外的數量與日俱增,最近的案例為浙江省的科爾集團,于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投資2.18億美元,興建棉紗廠房。
科爾集團一位發言人對此公開表示,此為該公司第一個海外廠房,標記了該公司采取有助于避開中國大陸成本上升策略的開始,而此項轉變的背后原因,則為美國此地區具一定水平的勞動力,以及低電力成本。
科爾集團并非孤軍奮戰,在香港上市的重要棉紗供貨商之列的上海天虹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去(2013)年亦在土耳其設立工廠,以提供歐洲客戶更好的服務,惟該公司主要仍聚焦于越南,并已自2006年展開營運。
天虹紡織的主席洪天祝在最近一次的投資人會議中表示,越南將成為天虹集團的主要生產基地,由于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成員亦包括美國,預期該公司將可于越南成為TPP會員后獲利。
天虹紡織2013年的凈利為人民幣8.6億元(1.3839億美元),與前一年同期相較,增加77%。在該公司2013年的投資人會議上,洪天祝主席將之歸功于越南的產能成長,因該公司在越南擁有5間工廠。
確保領導者地位
然而,除了這些轉變,由麥肯錫公司依2013年對全球29位主要采購主管訪問結果所做的報告強調,中國大陸仍是全球成衣制造商采購的最重要來源國,其中72%的受訪者表示,盡管未來5年內會將部份訂單移轉至其他亞洲國家,中國大陸仍將是其最大的采購市場。
以德國品牌adidas為例,即使在2012年關閉在中國大陸的生產工廠,將訂單轉移到越南、柬埔寨與孟加拉國等鄰近國家,中國大陸生產的成衣仍占其全球成衣產品的4%。
adidas一位發言人表示,adidas在全球僅有10座生產設備,高度依賴對國外采購,總計與中國大陸的339家工廠,全球的1,214家工廠合作,且中國大陸將會繼續保持其位居adidas集團最重要國外采購市場的地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