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制裁:緬甸服裝產業將迎暖春
自1988年9月軍人政權上臺以來,緬甸受到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對緬甸實施過制裁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包括美國、歐盟(英國、法國、德國等還有單獨的制裁措施)、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以及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世界銀行(WB)、亞洲開發銀行(ADB)等,后來日本很快放棄了對緬制裁。
受歐美國家長期制裁等影響,緬甸的服裝業一直無法發展起來,據了解,該國訂單來源狹窄,大部分訂單只來自日本和韓國兩國。
近年來,隨著服裝大國─中國大陸的生產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國家欲將紡織服裝產業向東南亞等國轉移。眼見著越南等國服裝產業做的風生水起,緬甸作為極有發展潛力的國家,只能望洋興嘆。
不過,緬甸實施了政治改革之后,西方國家逐漸放寬對緬甸的制裁。貼著“緬甸制造”的服裝現在可以堂而皇之地在美國商店里出售。這對緬甸服裝產業復甦有重大意義。
緬甸的相關媒體指出:在受到西方制裁的十年間,緬甸對西方各國的服裝出口產業遭受重創,緬甸服裝出口商不得已只能在東方各國尋找市場,以求生存。
不過,最近情況有了改變。由于西方緩解了制裁,緬甸服裝有更多的機會進軍歐美市場。現在緬甸的服裝產業開始復甦,這是最近十年來前所未見的。
雖然,緬甸服裝產業迎來了好的發展機會,但是這個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緬甸今(2014)年服裝出口總額預計將達18億美元,比鼎盛時期的2001年出口總額還要多很多。美國服裝連鎖店Gap Inc今年6月宣布將會從緬甸工廠進口服裝,這意味著貼有“緬甸制造”標簽的服裝將會在美國上架。緬甸出口商表示希望更多的西方企業像這家美國企業一樣前來下單。
中國大陸服裝產業對東南亞投資將增多
分析認為,中國大陸企業對東南亞的投資不斷增多,未來對緬甸投資也必然增加。緬甸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勞動力供應充沛,與中國大陸接壤,具地緣優勢。
就紡織服裝產業而言,緬甸憑藉政治經濟改革、低廉成本優勢、與美國、歐盟等國家關系正?;?,再加上與周邊越南、柬埔寨產地的配合,將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締造更多投資組合。據了解,韓國、日本等不少國家都對該國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以搶灘之勢布局緬甸。
為了讓企業家對緬甸的投資環境有全方位且深入的了解,大陸相關部門與緬甸政府的國家計畫及經濟發展部、緬甸總統經濟顧問官員進行了座談,對緬甸的經濟發展現狀,經濟發展計畫,外商投資優惠政策等有了較全面的認識。
緬甸紡織服裝業發展情況
緬甸紡織業發展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1988年實行市場經濟,吸引外資,開放給外商做來料加工。企業主要分獨資、合資及民企,外資與本地廠比例為1:50。本地廠以生產布匹為主,包括梭織布、軍服布;合資港廠以出口為主,同時亦開拓當地市場,賺取緬幣(Kyat)支付當地工人薪酬。近年中國大陸投資不斷增加,累計已超過140億美元。據ITMF統計,緬甸2010年有紡紗設備計環錠紡紗25萬錠,氣流紡紗1,600錠,有梭布機5,000臺,生產力較低,六成紡品仍需進口。在東協協議下,進口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等國紡織品可減免關稅。
據了解,緬甸紡織品服裝出口,在2003年美國對緬貿易制裁前主要市場是美國和歐盟,如2000年出口中,美國與歐盟分別占54.1%、34.6%,即兩者合占近九成的比重。自美制裁后,不僅輸美停頓,輸歐盟亦銳減,取而代之的是日本、韓國。2010年緬紡織成衣出口中,日本居首位,占32%、歐盟占31%、韓國占22%,叁者合占約85%。預估美國對緬產品入口將放寬及優惠后,緬對美、歐盟紡織成衣出口都會大幅增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