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進口電商 粗放成長背后的模式演變
跨境進口電商行業具有持續生命力,并就其行業發展現狀、渠道相對優勢、模式演變路徑進行分析。
海外購物需求旺盛,跨境電商優勢突出
2013 年跨境進口電商行業規模約3600 億元,2008 年至今復合增速近60%,未來三年規模復合增速超過40%。對于消費者,高性價比、互補性、優質的商品以及境內外商品的定價差異,是促使他們進行海外購物根本原因。
而通過對比跨境進口電商渠道與其他包括:海外直接購買、免稅商店、國內專柜等渠道的差異,我們發現,跨境進口電商具備價格、品類以及便利性等綜合比較優勢。
支付與物流背書下,政策促行業陽光化
2012 年底至今七城市獲批跨境進口電商試點資格,保稅倉儲+行郵出關模式為重大創新,陸續增設跨境電商和保稅跨境電商監管代碼;2013 年,17 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獲得跨境支付業務試點資格,用戶可使用“本地化”支付工具進行跨境購物;2010 年針對高頻跨境業務,轉運公司開始興起,2014 年順豐、蘇寧等陸續獲得國際快遞運營牌照。
我們認為,完備的支付系統、優化的配送環節以及正規化的政策紅利,使得跨境進口電商行業逐步朝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
品類及體驗漸改善,模式演變初步成型
跨境進口電商發展至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自主海淘和個人代購階段,用戶使用的親和度較低,體驗具有不穩定性;第二,一站式海淘服務商和代購平臺階段,初步解決海淘品類拓展和體驗優化問題;第三,平臺型和自主型進口電商雛形階段,擁有流量優勢和海外采購資源的企業有望逐步脫穎而出。
我們認為,跨境進口電商行業正規化、陽光化趨勢已初步確立,而在更為公平的游戲規則下,各類玩家比拼的是核心要素在于:品類拓展能力和用戶體驗優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