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H&M、GAP等快時尚品牌競爭優勢剖析
【ZARA】
筆者由于剛去ZARA公司面試,故對該品牌印象頗深,其認為ZARA的競爭優勢在于“Vertical Integration”中文應該叫“縱向合并”的模式,對從市場調研,到設計,打板,制作樣衣,批量生產,運輸,零售的各個環節進行整合。
在該模式下,ZARA可將平均出貨時間縮短至2周,比H&M快5天(普通品牌為4~6各月);一年可產出15~20個Collection(普通品牌只有2個Collection)。
而在成本方面,ZARA并不具備優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生產方面:ZARA依靠總部所在的拉科魯尼亞的無數手工作坊,家庭工廠起家,很多產品直接在當地生產,直到最近幾年才逐漸外包。相比之下,H&M已經將生產全部外包,因此具有價格優勢。
2.運輸方面:靠飛機,而不是大多數品牌用的貨船。
可以說,ZARA就是“快時尚”的定義者,看以下幾個數據:
1.ZARA總部倉庫里的所有衣服不會停留超過3天,店鋪每周會向總部下單2次以補充產品,存貨周轉率比其他品牌高3-4倍。
2.平均每季只有15%的衣服需要打折出售,其他品牌則為50%。
3.顧客平均一年去ZARA17次,其他品牌只有4次。
4.ZARA超級大的物流倉庫(是amazon的9倍),倉庫門口都會有無數的貨車每天2次將產品運輸到歐洲其他地區或者機場。
5.單就設計而言,平均20分鐘設計出一件衣服,每年可以設計出2萬5千件以上的新款,是H&M的4-6倍。
同時,作者也總結了ZARA模式的一些弊端:
1.掌控全部流程的模式同時也增加了運營風險。
2.無法整合各國優勢,實現利益最大化。
3.直營模式,難以快速擴張。
4.由于“快”,因此帶來了抄襲問題。
總結而言,ZARA打造的是基于顧客需求的“快速反應”商業模式,目前仍處于穩定發展期,尚無敵手。
【GAP】
筆者用一句話總結了GAP: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GAP甚至不幸與A&F一起被福布斯評為“未來十年最有可能消失的十個時裝品牌之一”。這也讓我對此前在上海剛開業的A&F專賣店門前排長隊的現象感到匪夷所思。
相對而言,GAP如果還能稱之為優勢的,也許就是它簡單又相對具有風格的設計款式了,例如牛仔褲,和LOGO上衣。這種簡約百搭的設計和優質的面料以及版型也是一柄雙刃劍,既能獲得忠實消費者的青睞,又會失去標新立異的新一代消費群。
而在新媒體宣傳(Facebook、Instagram等)領域,GAP走的則更偏向于“小清新”風,與其品牌文化和定位還是基本相符。
最后,注重通過環保來樹立品牌形象也是其領先于ZARA、H&M等品牌的一方面。
【H&M】
通過上文中與ZARA的對比,不難看出,H&M側重于兼顧出貨時間與生產成本。因此“低成本”和“高時尚度”就成為了其競爭優勢。
導致的結果就是,H&M每年會有大牌聯名設計款引來排隊人潮,同時質量卻實在無法令人恭維。
而筆者則更多提到了該品牌在歐洲的運動系列,該系列尚未引進,但H&M的運動衣做的很專業,分類很細(有跑步,網球,甚至還有瑜伽),價格便宜,遠低于adidas和NIKE等專業品牌,因此大受歡迎,銷量出彩。
H&M運動衣在2013年的補貨率,達到了36%,最后打折出售的只占10.4%,因此運動衣絕對是H&M的一大亮點。
另外,尺碼齊全也是H&M的一大優勢,甚至還為準媽媽進行量身定制。下圖是英國的H&M的附加尺碼的統計和當地主要競爭品牌的對比:
總之,在日常穿著方面,我等屌絲們更容易在H&M買到中意的商品,這就最簡明扼要地反映了該品牌的優勢所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