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雙雙低于預期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李健表示,11月進出口雙雙低于預期,一方面由于外部市場的持續疲軟,影響了出口數據;另一方面,國內經濟的有效需求仍然不足,而持續低位的大宗商品價格更使進口增速大受影響,使得外貿數據整體不太理想。
據統計,在進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進口均價普遍下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導致貿易順差不斷擴大。11月我國貿易順差為3348億元,擴大了60.5%,這也是今年以來第三次刷新了單月歷史新高。市場分析人士表示,這樣的高額貿易順差未來還將持續數月。
雖然當前外貿形勢不及預期,但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從貿易結構來看,前11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2.91萬億元,增長4.4%;加工貿易進出口7.8萬億元,增長2.1%,一般貿易、加工貿易進出口實現了同步增長。
從貿易區域看,前11個月,我國對歐盟、美國和東盟3大貿易伙伴的進出口依然保持較快增長,增速分別達8.9%、5.2%和7.1%,而內地與香港雙邊貿易增速下降8.9%。
從具體商品看,前11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7.25萬億元,增長1.6%,占出口總值的55.8%。服裝、紡織品、鞋類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2.71萬億元,增長4.4%,占出口總值的20.9%。
李健表示,隨著我國宏觀經濟轉型與結構調整,對外貿易將呈現規模增長、增速放緩的運行“新常態”,短期內我國外貿基本面尚難發生根本性改變,這也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進出口增速還將保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狀態。
這一判斷在近期發布的幾個先行指標上均有所體現。受產出和新出口訂單指數下滑影響,11月份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制造業PMI和匯豐制造業PMI分別創下8個月和半年新低,這表明制造業擴張動能進一步放緩,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
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外貿先導指數也連續兩個月下滑,其出口經理人指數、新增出口訂單指數、出口經理人信心指數等分項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鄭躍聲表示,上述數據的變化,預示著今年底明年初我國出口增長不容樂觀。
專家表示,從當前數據來看,今年完成7.5%的外貿增長目標已無可能。不過,隨著一系列穩增長促外貿政策措施的實施,在外部環境大體趨穩的情況下,我國外貿進出口將進入增速相對平穩的發展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