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在水里“種”出衣服,新興材料
1997年上映的法國導演呂克·貝松代表作《第五元素》中的科幻場景,現在看起來其實并不那么遙遠—在這部電影中,未來的人類可以用機器直接生產出肌體,像織毛衣那樣修復缺損組織。
雖然“編織”出肌膚還未完全實現,但自己生長出被稱做“第二層肌膚”的衣服已經成為現實。時裝設計師Suzanne Lee和兩個生化學家Paul Freemont、Alexander BismarCK合作的生物時裝項目BioCoutURe,目前已利用微生物種出了幾款風格各異的時裝。
2010年,Lee第一次在茶葉水中成功種植出纖維材料。其配方是用含糖的綠茶水做培養基,添加混合酵母,培養某種或者某些細菌,2至4周之后,茶水里就能長出類似布料的東西。
曬干后那些重疊的材料邊緣會自然接合在一起,所以這種生物制衣的技術甚至省去了傳統縫合加工的過程。制衣過程中還可以根據需要在材料中嵌入不同的花紋形狀。當所有水分蒸發掉后,根據配方的不同,衣服的質感可以類似紙,也可以類似皮。其表面一層緊致得像草紙一樣的介質,也有助于用天然植物染料著色—在體溫的作用下,這會感覺更加柔軟舒適。
10年前,當時34歲的Lee為籌備一本關于時尚未來的書,采訪了一個生物學家和材料科學家,這讓她發現利用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生成紡織纖維材料是可行的。“盡管今天時尚潮流的變更速度已經越來越快,材料的多樣性卻仍然欠缺,可供選擇的纖維種類屈指可數。”Lee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細菌纖維素僅僅是微生物材料領域中的一部分。Lee現在正與設計師和科學家合作,嘗試開發出新型的皮革、絲綢以及其他紡織材料。
{page_break}
她同南非設計師Hamish Morrow一起為運動裝開發了防水絲綢材料,同時也在研究通過“活生生的有機物”打印生產出“蜘蛛絲”。此外,Lee正與曾開發出“人造肉”的美國生物皮革公司Modern Meadow合作。該公司試圖將從動物體內提取的活細胞植入BioCouture的生物材料表層中,從而呈現出不同動物皮毛的效果。在這些材料開始自我生長之前,可以自主控制它們最終的質量、形狀和顏色等等。
身為時尚和紡織布料設計師的Lee,如今會經常向生物學家求教。她認為,生物學能給未來的紡織纖維材料帶來很大的想象空間,通過不同的DNA組合,可以制造出前所未有功能和質地的材料。
生物降解的一大優勢在于能夠提前預設。“比如你希望這件衣服就穿3個月,你可以在這些有機纖維生長出來之前就把這些要素設定進去。這在大規模量產的同時也解決了可持續的問題。”
傳統服裝制造業是從大量的原材料中裁剪出所需要的造型,被裁剪掉的部分就被丟棄了,而BioCouture的技術可以直接生長出所需要的服裝款式和造型,不會造成纖維材料不必要的浪費。此外,以一件皮夾克為例,用生物制衣的手段只需要消耗50升水,而傳統的制造工藝要用掉上萬升。
《時代周刊》曾把BioCouture項目列為2010年度50個最佳發明之一,不久之前,倫敦科學博物館也特意為它辦了一次展覽。
技術與時尚的結合近幾年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不過大多的技術創新都是由技術公司發起的,它們能夠生產出出色的產品,但說實話,穿戴在身上未必美觀。Lee希望,BioCouture項目能鼓勵更多的設計師參與技術產品的開發設計。
現在,她已經把某種類似皮革材料的種植技術進行優化,讓它們看起來更時髦。比如一款概念設計“疤痕緊身上衣”。它的材質仿似皮膚,有疤痕一樣的圖紋,靈感則來自于非洲部落的標記,豆點的花紋就好像生產這身衣服的那些微生物的形狀,用Lee的話來說,如同“纖維紡織工廠里的幽靈”。此外,Lee還設計了一款“生物牛仔夾克”,把生物材料浸染在天然靛青中就能做出深藍色的效果,并且不添加任何化學試劑。
{page_break}
在各種嘗試過程中,她發現,接觸金屬元素的話,生物材料會形成深色的花紋;如果涂上一層發酵柿子的染料,則可以讓衣服更耐穿—這是她從日本學來的,發酵柿子的染料曾經被那里的消防員用來防火。
然而,仍處于試驗階段的BioCouture要想實現商業化,首先還要解決細菌生長的可控性問題。目前,這些纖維素還無法自主塑造出形狀,而是需要人工干預—將其附著在人體造型的3D模具上,或是通過傳統的縫紉,才能完成塑形的工作。“人工修復的過程必然會在材料表面留下‘傷痕’,為了不影響整件服裝的圖紋造型,就需要對再生和修復的環境有非常精準嚴格的控制。”BioCouture的聯合創始人、生化學家Bismarck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讓他苦惱的另一個問題是細菌纖維素的吸水性太強。“遇水之后它們會額外增加98%的重量,穿在身上的話,這個負擔可不小。”有一種解決方案是添加以石油化工為基礎的防水納米涂層,但Bismarck拒絕采用這種做法。“我相信一定有技術可以讓我們完全保持這種制衣技術的生物屬性。”現在,他正在研究如何在細菌生長過程中添加一種斥水的技術。
目前,BioCouture制造出成衣后,作為材料的微生物就會被殺死。但在Lee的設想里,未來這些微生物應該能夠持續存活在它們所生產出的衣服上,并且與人體產生互動—在和諧的微型生物群落環境中,生物纖維能感知人體機能發生的變化從而做出反應,檢測人體的狀態,甚至治療某些疾病。
BioCouture目前合作的對象主要是奢侈品品牌,即那些不需要大規模量產的領域。雖然微生物成本非常低,只需用廢物喂養,便能達到很強的繁殖能力,但實驗室器材和培養環境的成本卻很高昂。
位于硅谷的BioCurious或許能解決Lee的資金困境,這家公司為投資人和創業者提供低成本生物技術設備以及實驗室空間,同時,創始人自身也是數字生物領域內的專家。所謂數字生物,就是能幫助生物學家讀取并且書寫基因代碼的技術。
“我對這些新型的解決方案了解得越多,我就越不想回到傳統時尚那個世界里了,在那里我找不到作為一個設計師的價值。”Lee說。
盡管研發進展比想象的困難許多,但BioCouture看起來已經讓Lee找到了自身價值,而她似乎也不滿足于僅僅種植衣服。“不論一身衣服,一雙鞋子,還是一把椅子,甚至是一座房子,很快我們都能種出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