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零售業(yè)岌岌可危
購物中心的“死亡名單”
其實,關于美國購物中心衰落已經是陳詞濫調了。從Sears、J.C. Penney 等連鎖百貨再到Coach、Gap等專門品牌店,都在過去幾年關閉了許多門店。
對大型購物中心的憂慮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經產生,但是今天發(fā)生的現實已經在更廣泛的范圍內確證了這種趨勢。
在奧因斯米爾斯購物中心,一些面向中低消費群體的百貨商店和地區(qū)連鎖商店都已經從這里退出。
建立于1986年并在1998年重新修繕過的奧因斯米爾斯購物中心,還算是歷史較為年輕的購物中心。但是不算優(yōu)良的地理位置、改變了的消費習慣以及人口變遷都造成它的衰落。
“毫無疑問有一些購物中心會成功地生存下來,但趨勢是人們會逐漸遠離大型購物中心們”,西雅圖一名城市規(guī)劃師馬克?欣肖(Mark Hinshaw)說。
在線購物的普及是普遍認為對實體購物中心沖擊最大的一個因素。但一個調查顯示在線購物造成的影響其實也有限,只有少于10%的實體商店營業(yè)額被在線購物替代。
根本的問題是實體商店在全美遍地開花導致了供應飽和,這是美國過去十幾年來商業(yè)物業(yè)大發(fā)展的產物。
“零售業(yè)已經極度飽和了”,波特蘭的一名城市規(guī)劃師克里斯多夫?扎哈斯(Christopher Zahas)說,“要讓消費者繼續(xù)填滿越來越多的購物中心是不可能的任務。”
目前為止全美1200家購物中心中有80%運營健康,鋪面空置率少于10%,但這個比例在2006年時還高達94%。
大約有15%的購物中心鋪面空置率達到了10%到40%,2006年時還只有5%的購物中心有這么高的空置率。
“死亡”名單還會越來越長,目前有3%~4%的購物中心空置率超過了40%,這些購物中心的空置率被認為已經達到了“死亡漩渦”的臨界值。
外媒稱到2024年,大約有15%的購物中心會正式列入死亡名單。
高檔商圈繼續(xù)火爆
許多購物中心的高管也都坦陳,自從金融危機以來,大型購物商場的業(yè)務面臨了一個分岔路。“你看那些A級購物中心或者旗艦店,生意都非常火爆”,商業(yè)地產公司Westfield的聯(lián)席CEO史蒂夫?羅伊(Steven Lowy)說。Westfield成立于澳洲,但現在已經在北美和歐洲廣泛擁有一系列的大型購物中心,選址集中于類似倫敦、米蘭以及美國東西兩岸這樣消費力強的地區(qū)。
另一家購物中心的高管也說:“那些聚焦于低端消費人群的B級和C級大型購物中心會像恐龍一樣死去,但A級購物中心表現很好。”
收入差距的擴大帶來了高端購物中心的繁榮,“兩局分化很嚴重”,“綠街”咨詢顧問D.J.布施(D. J. Busch)說,“富人們依然都是那些高檔購物中心的常客,但底層消費的增長則非常緩慢。”
尤其是美國東西兩岸那些游人如織的大城市,比如紐約、洛杉磯,來自全球的消費者們都蟻聚于這些城市里最奢華的購物區(qū)。
數據也顯示,營業(yè)額增長最高的部分就是集中在這些走奢侈路線的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上。
比如全美銷售總額最高的購物中心是位于南加橙縣的South Coast Plaza,這家購物中心幾乎集聚了所有頂級品牌零售商,每到節(jié)假日都人頭攢動。
根據2014年外媒做的統(tǒng)計,全美營業(yè)額排名前五位的大型購物中心分別是位于佛羅里達的Bal Harbour Shops、洛杉磯市區(qū)的The Grove、波特蘭的Pioneer Place、紐約的Woodbury 奧特萊斯,以及拉斯維加斯的Forum Shops at Caesars 。
這五家購物中心每平方英尺年銷售額到達了1500~3000美元。根據Retail Sales公司數據顯示,全美區(qū)域性購物中心的平均銷售額僅有341美元/平方英尺,全美20佳零售店的平均零售額是787美元/平方英尺,銷售奇跡蘋果實體店的平均銷售額則是4000多美元/平方英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