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商標案一審結局終有果
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喬丹”商標糾紛78起案件作出一審判決,我國民營體育品牌佼佼者喬丹體育公司目前已獲其中68起案件勝訴。蘭溪人陳紹平作為首席出庭律師,為喬丹體育公司打贏了這場勝仗。
春節前,68份判決書陸續寄到了陳紹平所在的隆安律師事務所,均為勝訴。伴隨著78案可能全勝的喜悅,陳紹平踏上了回鄉的腳步。“平時工作比較繁忙,每年回一兩次老家,陪陪二老。”他在金華待了不到一周時間,就于正月初三回了北京,“原告方提出上訴,案件已進入二審,年后又將迎來新的挑戰”。
蘭溪人結緣“喬丹”
陳紹平高中就讀于蘭溪一中,1998年以全市文科第二名的成績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2003年,他又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2006年獲得民商法法學碩士學位后開始律師工作。2010年,他前往美國芝加哥-肯特法學院攻讀法律博士(JD)學位。2013年學成回到北京,在隆安律師事務所繼續律師生涯。
Michael Jordan是風靡全球的前NBA籃球明星,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民營體育品牌中的佼佼者。“喬丹”商標糾紛案從2012年開始發酵,吸引了國內外業界持續關注,成為當時的輿論熱點。
一開始,耐克公司(旗下有Air Jordan品牌)針對喬丹體育公司注冊的“喬丹”系列商標以侵犯Michael Jordan姓名權等為由,提起了多起商標異議、爭議行政程序。在其主張悉數被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駁回后,耐克公司又自行就其中兩個商標提起了兩起行政訴訟。
隆安律師事務所指派了陳紹平律師和哈斯律師代理喬丹公司,參加了這兩起訴訟并取得勝訴。耐克公司敗訴后,授意Michael Jordan本人作為原告,針對喬丹體育公司已注冊的80個“喬丹”系列商標提起了80起行政訴訟。原告為Michael Jordan,被告為國家商標評審委員會,第三人為喬丹體育公司,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其中的78起。
這是一場“豪華訴訟”
陳紹平說,據他所知,就一個系列案件而言,該案可謂中國商標行政訴訟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他律師生涯迄今為止遇到的工作量最大、案情最復雜的案件。
“這算得上是一起‘豪華訴訟’。原告方花了巨大的人力財力,光證據就提交了近1.5萬頁。如果按300頁裝訂一本,可以裝成50本。”陳紹平說,接手案件時,離開庭只有1個月時間。律師團隊常夜以繼日工作,討論案情,尋找和選擇證據,起草各種文件。
{page_break}“原告方要求撤銷喬丹體育公司注冊在用的80個‘喬丹’系列商標。”陳紹平說,如果打輸官司,這些商標被撤銷,對已形成穩定市場秩序的喬丹體育公司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喬丹體育公司經過15年發展,其全部核心商標(包括其被認定為馳名的數個商標),僅品牌價值就達10億美元以上;公司至今已售出2億多件商品,在全國有6000多家門店,有員工8萬多人,這意味著關系到8萬多個家庭。
去年10月27日至30日,對于這78起系列案件,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組成9個合議庭,委派了近20個法官按不同類別集中進行了審理。
“78起案件、3天半時間,白天法庭上無一刻松懈的你來我往,晚上要根據庭上的情況為下一次開庭作準備。”陳紹平說,在業務上,原告方律師都很出色,作為被告方律師壓力自然很大。
喬丹體育公司已成為國內領先的民族體育休閑用品品牌,既為社會帶來8萬多個就業崗位,又為千千萬萬的消費者提供了質優價廉的產品,公司的主張不僅合乎現行法律法規,也符合公眾利益。“作為一名職業律師,每一次代理的目標就是盡力為委托人爭取最大程度的合法權益,但是的確在很多時候委托人的主張和律師本人的理念未必一致。而這一次,我與客戶的觀念是高度一致的,這讓我在面對挑戰時充滿了干勁。”他說。
“喬丹”不代表
“Michael Jordan”
陳紹平說,喬丹體育公司注冊的是“喬丹”,而不是“Michael Jordan”或者“邁克爾·喬丹”。“喬”和“丹”只是常用漢字,存在于公有領域,僅在中國,有記錄可查、名字叫“喬丹”的就超過4000人。況且“喬丹”只是“Jordan”的翻譯之一,比如在香港,“Jordan”被翻譯成“佐敦”,因此被告方認為,喬丹體育公司不存在侵犯姓名權的行為。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也判定,“喬丹”只是常見的美國人姓氏,喬丹體育公司注冊、使用“喬丹”系列商標的行為不侵犯邁克爾·喬丹的姓名權或肖像權。
“此外,喬丹體育公司絕大多數注冊在用的商標已過5年爭議期限。”陳紹平說,喬丹體育公司的發展業績是公司品牌創立過程中自身苦心經營所得,并非依靠攀附明星效應所取得,這是喬丹體育公司獲得勝訴的關鍵。
“此案有成為標桿性案件的潛質,法院的判決可能為日后類似案件處理提供普適經驗借鑒。”業內人士說,對于已形成市場較大認知度的商標,如何權衡公眾利益和個人利益,如何兼容在先權利人和在后注冊公司權益,是目前《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領域所關注的熱門問題。
二審日期目前還未確定,陳紹平已開始搜集新證據,做著準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