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步PUMP轉型回歸 能否重現輝煌
圖片來源:CFP
銳步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的“黃金時代”已成往事。
2006年,阿迪達斯買下了這家公司,也同時取代了銳步的NBA贊助商地位。2010年,耐克又奪走了銳步橄欖球大聯盟的球衣專營權。而銳步當年最重要的代言人NBA球星沙奎·奧尼爾,如今只是一個社交媒體上的“全明星”(2011年,奧尼爾在Twitter上宣布退役)。
然而,在位于被大雪封鎖的南波士頓的銳步壯觀的總部深處,還有一個無價之寶——可充氣運動鞋。這項精密的技術,包括嚴密的法律工作,使得其他運動品牌——包括耐克,都無法完全破解。
銳步賣出他們第一雙可充氣運動鞋,已經是26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它再次將可充氣運動鞋Pump作為扭轉長期疲軟業績的戰略基礎。
3月4日上午,銳步推出了新款跑步鞋,這款跑步鞋有著無縫的網面鞋面和輕薄的鞋底,與市場上其他產品看起來沒差。不同的是,銳步稱,其中的可充氣氣墊采用了全新的技術,生產成本將比原先的Pump球鞋更低。
銳步此舉仿佛再次簽下了一位NBA球星一樣——只是這位“球星”有些上了年紀罷了。
一個例子是,隨便問問一個35至40歲的美國男性如何評價銳步Pump,你很有可能聽到這樣的反饋,“它們剛面市的時候我才12歲,那時我覺得它是世界上最酷的玩意了,連Air Jordon也比不上Pump。”
Jordan Geller是一位職業收藏家,在拉斯維加斯擁有一家名叫ShoeZeum的展覽館,展出各式各樣令人垂涎的球鞋。他說:“這是銳步唯一一次徹底戰勝耐克。”
產品創新、公司戰略和流行文化,都大大推動了Pump的知名度。在當時,用氣墊保護足部和踝部的技術是革命性的,可以媲美汽車的安全氣囊。銳步先進概念副總裁兼原Pump運動鞋項目經理Paul Litchfield介紹,這一想法借鑒了滑雪靴和充氣夾板的設計。氣墊是在馬薩諸塞州的Chicopee市一家醫藥設備工廠生產的。
“那時候籃球運動如日中天,所以我們重點研發了可以進一步滿足運動員需求的產品。”Litchfield說,“我們已經有固定帶、適應系統和鉸鏈等各種玩意,但氣墊這個想法是排在首位的。”
{page_break}發現了這一機會后,銳步為它的新產品制定了170美元的“天價”,差不多是當時其他籃球鞋價錢的兩倍。然而,高價依然帶來了銷售的增長。Geller認為,這一理念帶來了全新的進步,而非一時的噱頭。
當時,由于邁克爾·喬丹的活躍,籃球運動仍處在高峰。1988年,喬丹贏下了自己首個NBA最有價值球員獎項,并在灌籃大賽中第二次奪魁。然而三年后,銳步簽約的球員迪·布朗在灌籃大賽中擊敗了喬丹。布朗在每次灌籃前都會為自己的球鞋充氣,引發了消費者觀眾的瘋狂。
“球員們很歡迎這一理念,”Litchfield說,“市場活動在當時非常密集,每一場勝利都意義重大,特別是大勝。”
在問世后的18個月內,銳步賣了400萬雙Pump球鞋,創下了5億美元的銷售狂潮。在當時,公司全年的總收入還不到30億美元。
很快,銳步開始復制這一成功模式,把氣墊運用到其他運動鞋中,包括高爾夫、棒球和網球。
然而這并沒有阻止耐克的擴張。1990年,當喬丹和芝加哥公牛開始他們的三連冠王朝時,耐克在收入上超越了銳步。不久后,耐克也推出了可充氣球鞋。
這時,銳步卻將發展重點從球類運動上轉移。他們收購了一些看起來毫無希望的公司,包括休閑鞋品牌Rockport和造船企業Boston Whaler。1991年,時任銳步首席財務官Paul Duncan稱,公司的重點不是擊敗耐克。“我們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運動鞋公司。”Duncan說,“我們是市場公司,我們經營品牌。”耐克輕易地贏得了市場,到2006年銳步被阿迪達斯收購時,耐克的規模達到了曾經的老對手的6倍。
Geller指出:“銳步沒有趕上來。他們沒有簽約代言球星,也再沒有生產出酷炫的鞋子了。“
然而,Pump從來沒有銷聲匿跡,只是在球場上,它們逐漸被更輕便更時髦的球鞋取代。如今,銳步的大多數可充氣球鞋都是模仿幾十年前的陳舊款式。
銳步仍然保持著和二十年前差不多的規模艱難前進,盡管他們的野心顯得更加無趣。他們將自己再定位為一個賣鞋的健身品牌,并鎖定了與越野比賽Spartan Race、CrossFit健身操和自由搏擊競賽UFC武術的合作。
3月4日面市的跑鞋意味著銳步開始把新式的氣墊運用于這些運動項目。這同時意味著,一系列相似的產品即將與消費者見面,特別是鞋底具有可充氣調節的氣墊的運動鞋。
Litchfield認為這一智能的、可調節的鞋底將成為運動鞋市場上受到追捧的寵兒。“因此我們也做了一些改進。”他神秘地說。
這些微調或許會給銳步機會,以再次重現1989年的消費熱潮。盡管在大雪封山的馬薩諸塞,Litchfield把這一新技術吹得天花亂墜,銳步的市場團隊還是不得不考慮:Pump真的能再次殺出重圍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