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結構仍有較大調整空間
處在居民消費升級轉型的背景下,體育消費正展現出巨大潛力。
剛剛結束的CBA總決賽,讓不少籃球迷回味無窮。而在4月清明節期間,中超賽場上座率同樣火爆。在北京國安隊與上海綠地申花的“京滬大戰”中,據統計共有47052人到北京工體現場觀看了比賽。中超、CBA等一批國內主流賽事正在得到更多球迷觀眾的認可。
不過,盡管體育服務消費需求增長勢頭迅猛,我國體育市場目前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主流仍是“賣產品”,那種“賣服務、賣體驗”的成熟市場還未真正形成。按照體育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體育服務業是體育產業發展的重點,其在體育產業結構中所占比重應達到60%至70%。
相關調查顯示,當前我國體育用品服飾的制造銷售累計占到整個體育產業近80%,而包含賽事運營、體育媒體、健身休閑、場館服務等在內的體育服務業則占比很小。
近日公布的《長三角地區體育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江蘇省2013年體育產業增加值達到626.11億元,占江蘇省GDP比重1.06%。這是該省體育產業占比首次“破1”。就具體行業而言,江蘇省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占比較小,2012年僅為10.5%。
對此,江蘇省體育局副局長顏爭鳴認為,應以提升體育服務業發展水平為重點,加快完善市場體系,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市場主體,發展產業集群,擴大市場供給,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推動體育服務業加快發展。
卞志良認為,促進體育服務消費,僅僅依靠政府投資刺激和新建場館還遠遠不夠,要動員全社會力量,用市場手段充分調動社會參與體育產業發展的熱情。
“加快發展體育產業,必然要求拉動和促進體育消費,涉及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等?!鳖仩庿Q說。
步入2015年,從《中國足球改革與發展總體方案》的正式公布,到北京冬奧申委積極申辦2022冬季奧運會……,一件件體育界的大事不斷為體育產業發展鋪路架橋。未來,值得期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